对话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企业减碳面临四大挑战

文章来源:新京报碳交易网2022-11-09 08:39

11月5日至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在双碳背景下,施耐德电气带来了“零碳城市”概念沙盘,展现了化工油气、住宅、医院、大交通、新能源等12大行业的60大零碳应用场景。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施耐德电气全面展示了领先的绿色创新技术和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各行业加快迈向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双转型。
 
尹正表示: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双转型,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方向。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正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减碳也成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带来了大量市场需求。
 
打造减碳生态圈 可持续发展已是必选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这些年来,施耐德电气在进博会的展台有什么变化 ?
 
尹正:进博会是我们重要的展示、学习、交流平台。五届参展,施耐德电气展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越来越丰富,覆盖行业持续扩增。今年,我们全方位展示了数字化技术、绿色生态、减碳成果等,并牵头打造覆盖广泛的减碳生态圈。
 
本届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带来了面向未来的“零碳城市”,为各行各业迈向零碳提供借鉴。
 
新京报贝壳财经:施耐德电气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在中国,多中心战略具体包括哪些举措,是否有下一步的投资计划?
 
尹正:我们对深耕中国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未来将在中国持续深化“多中心”战略。
 
新京报贝壳财经:当前,在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发展受到挑战,可持续发展又需要不断投资,因此外界产生了一些争议,施耐德电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尹正:目前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2摄氏度。国际能源署(IEA)预计,按照目前的政策,每年仅减少40亿吨碳,到2030年气温可能上升2.4摄氏度。未来十年,每年减碳需达到100亿吨到150亿吨,才能实现1.5摄氏度目标。全球需拿出3倍力度、3倍速度加速减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气候变化加剧,可持续发展已是必选题。
 
可持续发展当前确实面临挑战,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更需要通过协同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和可持续的同步发展,使短期投资成为长期收益。现在的技术已能解决可持续中遇见的70%的问题,尤其是数字化是减碳的最有力武器,其潜力仍被低估,有待发掘。
 
企业减碳仍面临四个方面挑战 数字化是应对挑战的最佳手段
 
新京报贝壳财经:目前有许多企业已经有了减碳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一些难题,你认为有哪些难题 ?
 
尹正:我认为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来自顶层规划、技术能力、管理文化、供应链四个方面的挑战。在实践中,企业很容易缺乏全盘考虑,不知从何入手,无法制定出科学、明确的减碳路线图。在技术层面,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报告显示,85%的企业都认为技术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内部因素。同时,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事业,需要管理、文化上的转型来配合。
 
此外,企业自身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只占供应链一小部分。例如,施耐德电气自身碳排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只占10%。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如今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企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应当如何破局?
 
尹正:当前,企业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低碳转型、能源安全、供应链韧性。我认为,技术应对是关键,数字化是当下应对挑战的最佳手段。
 
首先,数字化能促进低碳转型,例如,借助数字化运营系统,中国区供应链能耗过去三年降低了13.3%。第二,数字化降低能源需求,确保能源安全。另外,数字化能通过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分析和决策,提高供应链韧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未来,软件在施耐德电气的业务架构中扮演什么角色?
 
尹正:软件是数字化转型的中枢系统,不仅能通过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帮助用户找到减碳盲点,还能打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协同。
 
总体来说,数字化、低碳化的“双转型”,是中国产业发展的两大方向,也是我们的研发重点。未来,我们的软件创新也将更加深入应用场景,将技术产业化、场景固定化,同时坚持开展软硬件协同创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李梦涵 校对 李铭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