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碳中和目标?
刘俏认为,一方面是提供资金,另一方面要发挥
价格发现的能力。他建议适当有序地增加
碳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种类,因为金融产品在交易过程中会反映出
碳排放真实成本,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碳
价格,用来指导
碳排放。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夏的极端高温,让人们进一步关注到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挑战,这是否会影响资本的选择?怎样降低风险、提升相关投资的吸引力?
刘俏: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今年发生的这些事情,包括极端高温、俄乌冲突等,都进一步彰显了能源转型的迫切性。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我国部分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所以能源转型的迫切性更加显著,这是我们自己的战略选择。
同时,大家也看到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可能涉及到文明的更替,涉及到我们现代化发展能否顺利推进,这种情况下怎么找到一个相对有利的实施路径,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证很重要。
对资本而言的话,现在已有大量研究,碳风险、绿色风险、气候变化风险等主要是通过碳排放量衡量的,投资者或资本在做投资标的估值时,已经把企业碳排放强度纳入进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与碳相关的风险会成为影响资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怎么降低风险,提升相关投资的吸引力?对企业而言,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认为这只是一时的事情,应该在这个时间点做出自己碳中和的规划;二是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考虑怎么能够有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要采取一些具体的举措。
新京报贝壳财经:二十大报告还提出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您曾谈到,大量研究表明,家庭消费占到整个二氧化碳排放的65%以上,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从生产端和需求端同时着手。当前公众认知度如何,怎样进一步提升认知度和参与度?
刘俏:从产业角度来看,政府层面已制定1+N计划,不同行业和地区根据自身特点也在做具体规划,但商业模式、生产模式或技术变革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消费端看,碳中和需要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需求端主要就是消费这部分,怎样把家庭消费的碳排放量降下来,这可能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一般家庭消费主要有几大类,交通出行、家庭用电、饮食与其他一些服务性消费等。比如以公共交通替代开私家车、少用塑料袋、垃圾回收等,都是近年倡导的一些绿色低碳行为。有很多好的行为干预、公共政策能够影响到家庭的消费碳排放,至于哪些更有效果,还需要在探索和推进过程中去观察。改变家庭消费习惯同样也是个长期过程。
新京报贝壳财经:绿色金融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刘俏:很多人把碳中和理解为一个技术问题,它其实是个经济学、管理学问题。我们急需懂碳中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人才,而目前也面临着制约。一方面相关理论、课程体系开发需要跟上,例如把化石能源全部换成
清洁能源不难,但这个过程会带来经济转型阵痛,不同技术路径自身成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对就业市场、对地区或行业增加值的影响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评估分析哪个技术路径是最综合有效的,这就需要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未来交叉学科的发展空间可能较大,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同时投入一些资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