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行业人挤人,你凭啥能有高薪?

文章来源:立方知造局佳明2022-10-25 10:11

“碳”的陷阱

 
对碳人才的需求没有井喷式增长,但是相关的培训机构和公司却在一年之内爆发式增长,这就不得不让人提高警惕。
 
一重陷阱——名称概念陷阱
 
仅2021年一年新成立的名为“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公司就超过1500家。
 
一方面,汪军建议,简单把公司名称叫做碳中和或者碳达峰的公司暂时不要考虑,很有可能是蹭热度,起码要去成立了5年以上的碳咨询公司:“如果这些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愿意让你进,你就先进去,他们开出的条件不要太看重。需要先熟悉行业。”
 
另一方面,对于地区选择,汪军建议如果有北京的咨询公司优先选北京:“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刚开始从事碳排放咨询的都会选择扎根在北京。”
 
二重陷阱——证书陷阱
 
这些热门碳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和进入门槛,也受到了不少准备踏入碳圈的毕业生的质疑。
 
常诚说:“如果仅凭几个月的培训所有人就可以熟悉碳咨询规则,进入碳咨询领域,那这个行业的可替代性也太强了。”
 
靖一表示与碳相关的岗位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碳这个材料强相关,比如碳的石墨属性,涉及到碳研发,候选人一般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技术性高;
 
而另一种就是涉及到碳咨询方面,与碳的属性关联性不强,一般都会找资产管理和涉及核算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对技术的要求不高。
 
不少人认为,仅仅上一个培训班就能学会碳管理基本知识并同时拿到各种各样证书,仿佛拿上这些所谓的“入门证”,就能轻而易举拿到政策红利。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立方知造局认为:仅凭一纸证书,无法一步跨越高薪岗位。
 
一个证书的含金量归根到底源于获得这个证书的难易程度。而对于碳排放管理行业,短短一个月就能让几乎所有学生拿到的高级碳排放管理技术证书。甚至平均3000元就能买到一个证书,这些证书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
 
因为主管机构尚未证书和培训进行规范管理,现在市面上的培训课程可谓“百花齐放”,混乱异常,甚至爆出过多起碳排放管理培训诈骗的丑闻。
 
汪军建议,在主管机构没有规范碳排放管理员相关培训及证书之前,最好不要参加培训特别是以拿证为目的的培训。
 
“如果确实希望能够短时间内,对碳管理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把握和判断,那么建议参加我国几大碳排放交易所本部(注意是本部)组织的培训,如北京绿色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
 
人才的培养不可以盲目图快,从顶层设计角度来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期的体系构建最终会压过短期的培训机构混乱的局面。
 
2021年以来,各大高校纷纷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但高校培养人才时间周期长,所以在企业内部的碳中和培训成了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最中意的一环
 
三重陷阱——热度陷阱
 
双碳概念热,由双碳产生的这四个全新职业讨论度高,但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大,更不代表刚毕业的学生就要一股脑的都往所谓的“千亿级赛道”上跑。
 
这些岗位现在看起来比较热门,但远没有成为每一个企业常态化的需求。所有的规划都是“未来”大部分的企业都需要这样的岗位,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距离这个规划中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王庭钢表示把双碳赛道描述成千亿级没有问题,但这个千亿级和大多数人还没有关系,“基本所有公司都需要有人干碳中和这个事儿,但这个事儿是业内人士干的,刚毕业的外行还不存在大量的机会做这些工作。”
 
“碳中和这个事情现在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吗,现阶段是企业需要关心的事。但是未来,等到碳的指标和碳的交易涉及到每一个人,能不能出门,怎么出门都与碳指标息息相关时,这些新的职业才可能需要大量的人才涌入。”
 
想要进入双碳行业,跟着政策的东风走,王庭钢建议得从“双碳”中最主流的行业——新能源行业开始,“进到企业以后,你是做研发的你就加入企业搞研发,你是做销售的你就去干销售。光伏,风光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现在都缺对口人才。而单纯的碳咨询和碳资产管理等岗位,尽管热门,但是太虚。所以,进入这个行业,做这个行业主流的岗位是对于现在的毕业生来说最好的选择。”
 
虽然碳市场潜在规模巨大,但我们需要给需求的的释放一些时间。
 
尾声
 
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的每一个人,都害怕赶不上时代的班车,而双碳新职业似乎成了时代背景下的又一辆高速列车。要不要上车,什么时候上车,上车之后还有没有位置成了想踏入碳圈的圈外人的难题。
 
因此会有不少人坚定认为,那一张还没有被认可的“资格证”成了唯一的车票,到头来,让培训机构赚的盆满钵满,自己却还在行业外打着转。
 
打着“碳中和”名称的公司可以通过自己过往的资源整合完成最开始的资本积累,碳培训机构,可以靠着买卖“碳管理”概念,招到自己的第一波学生,反倒是真正想进入碳圈的新人们,找不到进入行业的入口。图片
 
参考资料:
 
《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汪军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手册》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汇编
 
“碳中和”行业研究报告 跃为资本
 
2022全球新能源人才市场洞察集薪酬指南   优望咨询
 
碳排放管理元诚新职业 警惕“速成” 培训陷阱  科技日报
 
花6000元学习「碳中和」,换来一张废纸  36碳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