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阮益嫘2022-10-17 09:26

  近年来,中欧双方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愈加深入,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环境挑战、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持续作出自己的贡献。10月12日,“中欧气候合作论坛”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就全球环境治理共商应对之策,共谋共生之道。
 
  深化气候合作
 
  2000—20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我国还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中国驻爱尔兰大使何向东表示,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来实现绿色和低碳发展,如开展生态保护、制定双碳目标、建立全国性碳市场交易机制,以及切实有效的南南合作等。
 
  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肯定。爱尔兰前总理、爱尔兰中国研究所所长恩达·肯尼(Enda Kenny)表示,爱尔兰和中国在贸易、商业、高等教育、技术和制造业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合作。爱尔兰积极寻求和中国、欧盟的合作,为各方的共同利益而努力。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代理校长马克·罗杰斯(Mark Rogers)提出,需要让更多人了解社会治理结构,保障公正的可持续转型。在这些方面,中国作为典范,可以带动其他国家共同行动。
 
  中欧致力于以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谈到,中国和欧洲在应对气候问题上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双方开展了多次环境和气候高层对话,建立了包括中欧能源合作平台等机制在内的中欧协作机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认为,深化中欧气候对话与合作,应加强对接协调,共同捍卫好气候多边规则,践行好低碳转型承诺,共同化解转型难题,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务实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更多确定性。
 
  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认为,在联合国框架下,中国和欧洲的合作需要正视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以及能源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欧通过对话的方式,本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精神、《京都议定书》以及《巴黎协定》的各项原则,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将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
 
  多边主义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的良方。中欧合作的开放性、对话的广泛性促进了全球治理深入发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副执行秘书长奥瓦伊斯·萨尔马德(Ovais Sarmad)表示,多边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要。气候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协同努力,共同找到解决方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致力于与公共及私营部门开展紧密合作,找到切实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减少碳排放
 
  助力绿色转型
 
  高等教育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表示,中国和欧洲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中流砥柱,也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引领者。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围绕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一带一路”等议题开展深入研究,组织国内国际学术对话交流活动,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气候变化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论述和发展成就,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支持,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罗杰斯认为,大学在绿色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里不仅开展相关学术研究,而且能影响和改变青年一代的行为和看法。
 
  坚持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文明之基急需大量绿色教育人才。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与目标,向全球各国政府、企业、社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应对全球挑战、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应当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贡献者和推动者。高等教育发展本质上要求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提高应对多变性、复杂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的能力。推进绿色发展教育、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竞争优势,既是高等教育自身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推动高等教育从系统层面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为国家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储备人才的现实要求。
 
  树立全球视野,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意大利前教育部长、萨里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创始所长洛伦佐·菲奥拉蒙蒂(Lorenzo Fioramonti)认为,气候治理需要探讨对未来社会的愿景、彼此经验交流以及可采取的具体行动等更多建设性议题。联合国大学高级副校长白波濑佐和子(Sawako Shirahase)谈到,高等教育对于绿色转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给年轻一代提供更多支持,开展实现绿色经济过程中必要的创新和研究。英国利兹大学常务副校长余海岁谈到,英国利兹大学多年来通过制定自主的气候规划、净零排放城市项目以及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力图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助力在203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约翰·赫恩(John Hearn)提出,大学的学者和学生参与可持续研究和教育,通过论坛等形式交流前沿知识,针对绿色经济转型展开讨论,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高等教育推动绿色发展有诸多重要命题。刘元春提出,推动绿色发展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绿色发展同所有应用型学科、所有产业都有密切关系。如何将“绿色+”贯彻到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范畴;如何利用绿色理念、知识和技术,改造传统学科和专业;如何培养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推动可持续科技创新与应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的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高校作为推动者和联结者,如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学校、社区和城市的落实和共同发展,这些都是未来需要重点探讨的话题。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和爱尔兰中国研究所共同承办。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