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集团《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分析了中国在能源、工业、交通、城市和土地利用等方面需要经历的根本性转变,以兑现其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的国家承诺。
报告强调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因为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人口和经济基础设施对气候风险的暴露程度高,而且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威胁着中国人口稠密、海拔较低、经济举足轻重的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对中国GDP的贡献达三分之一。
中国频繁遭受海岸洪水、风暴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等灾害影响。报告指出,气候变化若得不到缓解,则最早到2030年就可能导致中国GDP损失约0.5%至2.3%。
中国的贡献事关全球目标
报告指出,如果中国不能成功地向
低碳经济转型,全球气候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为中国占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的27%,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碳中和之路
低碳转型需要资源、创新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巨大转变,以提高能效和资源生产率。不过,由于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力,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将开辟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曼努埃拉·菲罗表示:“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越来越依赖于经济再平衡,即从基础设施投资转向创新发展,从出口转向国内消费,从国家主导资源配置转向市场主导。报告认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增长所需要的改革也会大幅降低气候行动的成本。”
转型机遇
报告列举了有助于中国将气候挑战转化为机遇的一些优势:风能和电储能等低碳技术生产开发的收益递增;国内储蓄率高,
绿色金融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以及在高生产率行业创造高技能就业的能力。
中国现有约54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其中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岗位超过400万个。中国还宣布将大力支持其他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私营部门参与绿色投资
私营部门的参与对中国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报告强调了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应对挑战的重要性。提高监管环境的可预测性,改善市场准入和融资条件,可以让私营部门在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激发技术创新和弥补资金缺口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国际金融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露丝·霍洛维茨说:“根据报告估算,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仅在电力和交通行业就需要14-17万亿美元的额外资金,用于绿色基础设施和科技投资。鉴于资金量之大,仅靠公共投资是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政策和监管改革来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充分挖掘投资和创新潜力。”
政策建议
报告在整体经济和行业层面提出了全面的政策建议,涉及能源、工业、建筑、农业、交通及其他部门。
加快电力部门转型,将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从1200吉瓦提高至1700吉瓦,并通过储能投资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加快推进私家车和商用车电气化,提供充足的充电设施。
改革用水、灌溉能源和化肥生产补贴,支持农业低碳土地利用。
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开发碳抵消市场,建立气象灾害风险保险体系,以鼓励加大
碳汇和气候韧性投资。
将当前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扩展到钢铁、水泥等其他高碳行业,并逐步过渡到设置绝对排放上限。
鼓励国有企业的低碳发展战略,包括引入碳核算和碳目标,为国家目标提供支持。
建立高质量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强制要求提供与气候相关的财务报告。
公平转型
报告强调,需确保那些受化石能源减量影响最大的地区和社区实现公平转型。
报告的相关模型分析显示,尽管中国向碳中和转型具有挑战性,但长期经济成本仍然可控。不过,煤炭等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将会面临就业岗位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报告就实现公平的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建议,这包括在能源
价格上涨时向贫困家庭提供支持,对化石能源行业的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和再培训,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当地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援助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