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货运体系加快形成,污染防治和碳减排仍面临瓶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章轲2022-10-13 11:21

交通运输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绿色交通推进手段尚不完善。
 
从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多式联运示范工程、3批100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到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绿色交通标准,遍及城乡的中国绿色货运体系正在建立。
 
交通运输部官网近日接连推送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和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加快推动货运配送体系绿色低碳发展。
 
据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人士介绍,拟确定31个城市作为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这些城市包括河北承德、辽宁盘锦、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四川德阳等。
 
《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要求,列入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城市,地级及以上城市,物流枢纽站场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信息化水平较高,物流需求旺盛,城市配送、甩挂运输、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发展潜力大。
 
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计划和时间表,将加快形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货运物流”高效发展,加快推进货运组织绿色化、集约化转型。到2025年,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此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已推行多年,截至目前,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已达到116个。
 
多式联运是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
 
以辽宁某物流公司为例,该公司经营着一条“广州-哈尔滨”的物流线路,单一公路运输线路长度为3390公里,每标准集装箱运价为7800元。而“水-铁-公多式联运”线路长度为3160公里,每标准集装箱运价为4900元,降低企业运输费用37.2%。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原巡视员王水平介绍,多式联运既涉及物流通道间联网、枢纽节点布局、运输装备改造、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硬件”建设,也涉及体制机制完善、法规标准建设、信息互联共享、市场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软件”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谭小平介绍,我国铁路、水运和公路单位周转量运价(普货)比约为1∶0.13∶2.6、能耗比约为1∶0.7∶5.2、碳排放比约为1∶1.3∶10.9,通过多式联运将更多中长距离公路货运转向铁路和水运,将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月1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的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项目也显示,多数项目在共建共享共用物流网络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物流排放。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交邮融合、统仓共配”模式,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乡村快递配送时间由3天左右缩短至1.5-2天,物流时效提高了50%以上。同时,通过农村物流服务站、物流配送企业及配套服务企业等新增就业岗位,带动5万多农村居民增收致富。江苏省睢宁县城乡公交带货使线路配送效率提升约1倍,日用消费品下乡实载率提高17%、配送时效提高25%,企业配送成本降低33%。
 
交通运输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有关专家介绍,目前,交通领域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货运行业能耗排放底数不清,货运行业零排放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上述专家介绍,虽然部分省市编制了交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但目前交通运输领域尚未强制要求开展碳排放核算。部分公交企业开发了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项目,但缺乏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
 
《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也称,“交通运输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行业污染防治和碳减排面临一些瓶颈制约,绿色交通推进手段尚不完善。”该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阶段性要求。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已于今年8月发布,该标准体系涉及基础通用标准、节能降碳标准、污染防治标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标准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等。
 
在交通运输部此前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鹏飞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将向综合一体、服务协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转变。围绕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目标,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