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碳中心要定位国际 连接国内与国际碳市场
海财经观察员: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何为“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李菁:碳达峰、碳中和话题非常受关注。简单来说,“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不再增加,由增开始转降的拐点出现。“碳中和”是指通过
节能减排、能源替代、产业调整等方式,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也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其他发达国家能源结构不同,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供给现状使得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的绝大比重,在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做的工作更为艰巨。所以说,我国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财经观察员:按期实现“双碳”目标,在产业发展方面,哪些产业要有序退出?哪些产业应该重点培育?
李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时间越早,峰值的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还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展,现阶段做节能减排要付出高额成本。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减排与发展并举,要关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战略规划。
大部分二氧化碳排放是由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从未来看,实现碳中和需要火电机组有序退出,以及大幅增加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积极发展氢能,有序发展核电。
此外,
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需要大力发展,我们出门时可能需要更多地使用
新能源汽车。此外,
绿色建筑行业也需培育,未来会有更多达到节能标准的三星级以上的
绿色建筑。
海财经观察员:碳排放权交易能否通俗理解为二氧化碳能卖钱?今年3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批设立,在您看来,海碳中心与国内其他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比,如何错位发展?
李菁:碳排放权交易,俗称碳交易,就是把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包装成一种资产或者说商品,建立相应的市场
平台进行交易买进卖出,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市场机制。
其实通俗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卖钱。“谁污染谁付费”,用市场的力量保护环境。
海碳中心是我国率先提出面向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也区别于国内其他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长期来看,海碳中心有利于拓展中国在国际碳市场的参与度并争取国际碳定价权。
至于差异化发展,首先海碳中心的产品交易就具有独特性,主要定位为蓝碳交易。简单来说,蓝碳就是海洋生态系统吸收和固定的碳。海南在发展蓝碳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策优势,海南自贸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也有利于将海南蓝碳产品和海碳中心推向国际,海南可抢占蓝碳研究和交易的国际制高点。
其次,海碳中心定位国际,连接国内与国际碳市场。这与海南特殊地理位置有关,可以首先面向东南亚等国家发展国际业务。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