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倡议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陈艺元2022-09-19 10:57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体战略目标,其抓手则是展现大国担当、推进国际合作的多项中国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中国方案。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倡议成绩斐然、反响巨大、影响深远,充分展现了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智慧。
 
  (一)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人类共同价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着眼点与发力点。其中,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核心内容。全球安全倡议则在当下动荡的国际不安局势下,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际合作的关键抓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倡议以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指导原则,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是“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清晰的导向。“六廊”是指: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六路”是指: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主要内容。“多国”是指一批先期合作国家。“多港”是指若干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畅通的合作港口,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一批重要港口和节点城市,进一步繁荣海上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实体和单一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化过程,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在不同的议题领域形成可依托的国际制度平台
 
  全球发展倡议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补充和拓展,是构建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以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发展倡议。倡议的主要内容即“六个坚持”: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倡议将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提出合作设想和方案,旨在动员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截至目前,倡议已得到联合国机构等国际组织以及近百个国家的响应和支持。2022年初“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正式成立,来自联合国机构、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包括80多国常驻代表参会。可以预见,通过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各种区域和次区域平台凝聚倡议共识,大家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各展优势、各施所长,共同成长、共享收获,必将为落实2030年议程和全球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局势、解决安全治理问题而贡献的中国良方。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针对全球和平、安全、信任、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现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为构建全球安全框架开出了中国“药方”。即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基础上,秉持相互尊重的立场,以对话协商的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全球安全倡议”顺应国际社会人心,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
 
  (二)
 
  中国倡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外在体现,以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以对新时代形势的判断为依据,并从我国成功的外交工作经验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力量和养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自信、实践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新形势下的丰富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在对外工作领域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体现了中国智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中国倡议包含对国际环境与形势的最新判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世界变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意愿和解决能力在提高,对国际环境的应对和塑造能力在提高,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也在提高。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趋势不断加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灰犀牛”“黑天鹅”事件不时发生,国际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
 
  中国倡议坚守多边主义,致力于合作共赢。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力图汇聚中国、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和力量,不搞结盟对抗、不搞“筑墙”“脱钩”,对任何具有合作意愿、认可倡议精神的国家,中国都积极对接,根据实际需求和情况灵活展开合作。倡议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采取“一国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不搞统一的规则、统一的框架,没有明确的地理界限。
 
  中国倡议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将“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天下为公”等中华传统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中国倡议以此为基础,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认同。
 
  中国倡议是开放性的合作倡议,坚持务实合作的大方向,而非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单一外交框架或方案。以全球发展倡议为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解决人类共同发展问题提出的重大政策主张,是对接重点领域、不同合作机制、全球伙伴,对全球发展合作的“再动员”。这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与合作平台,面向全球开放,既提纲挈领地指明方向,又提供具体务实的行动指南。这样的倡议所能涵盖的体量非单一条约、框架协议或外交方案所能比拟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以倡议为方向,可以包容相关各方、对接不同平台,因地制宜地制订灵活的方案。
 
  (三)
 
  中国倡议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不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集体对话机制实现全覆盖,各方向合作实现全覆盖。在中非关系、中阿关系、中拉关系方面都取得全面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迈上新高度。中美探索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的新范式。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挑战中取得新进展。全球安全倡议则在俄乌冲突爆发、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回应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冲突战争的迫切需要。
 
  中国倡议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彰显大国担当。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鲜明的中国方案。中国逐渐由国际公共产品的受益者,转变为全球性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分别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等重大倡议,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为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继续扩大《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影响,同阿拉伯国家联盟发表《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推动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迈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自主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获得了国际社会更加广泛的支持和信任。(陈艺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