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85.59亿元
今年,全球多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极端天气困扰。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NDC),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全面绿色转型的轨道。
碳市场是连接绿色金融与“双碳”的纽带,是通过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全国
碳市场建设。
2011年,我国开始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方试点十年后,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
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一上线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黄润秋透露,“截至昨天(9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5亿吨,累计成交额85.59亿元,通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7月时值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之际,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李高透露,未来我国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碳汇能力的提升是碳达峰后保障
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也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这十年,我国在提高
碳汇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方面持续发力。
黄润秋提到,“十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消了我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此外,我国发布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农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将全面落实已经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润秋说。
“
CCER的‘重启’,会对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再利用等有利于国家能源结构低碳化调整的行业带来直接利好,会引导社会投资向这些行业领域倾斜,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此前,北京
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透露,北京
绿色交易所已于去年启动了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
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两个系统建设进展顺利,相关工作已接近尾声。同期,北京绿色交易所也正在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与交易、结算相关的制度文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