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电动化转型成共识 业界盼汽车碳排放标准尽早落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韩忠楠2022-08-29 10:47

8月2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正式开幕。大会采取了北京、海南两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不仅是产业自身的事情,还牵涉到各个领域,特别是要符合降低碳排放的趋势和要求。不过,就汽车行业而言,目前产业界内部仍然沿用着“双积分”政策进行自我约束和考核,还没有专属于汽车行业的减碳路线图可供参考。因此,此次大会上,多位与会嘉宾呼吁,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碳排放政策、标准、体系协同。
 
新能源车将迎更大机遇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顺应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已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2.1%;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增长至2022年7月底的1227万辆,带动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13.3万辆增加至2376万辆。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还与能源变革、节能减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大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全人类的共识,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快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于此,工信部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支持协同创新,维护供应链稳定和深化国际合作。辛国斌表示,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产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工信部将坚持国际化创新、全球化发展的共识,支持各国企业加强分工协作和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促进资源要素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效运行,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效能。
 
开放合作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工信部也将持续落实汽车行业开放措施,鼓励并支持各国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在贸易投资、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共建多领域融合的产业生态
 
2022年,汽车芯片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令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多了一重扰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指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要共同加强电池材料资源开采、提炼技术创新,以及镍、锂等大宗商品交易管理领域合作,保持供应链安全稳定。
 
“其实前些年在工信部推动下,中国已经建立了电动汽车生产、废物再利用和回收再循环闭环的运行系统。在锂价格和镍价格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为回收电池材料资源提供了机遇。”万钢认为,在上游价格暴涨的背景下,产业界有必要共同推进电池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推广,提升产业链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平。
 
产业上下游乃至产业内外的互联互通,不仅集中于资源和零部件层面,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未来,汽车产业需要构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道路、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信息安全等产业的融合平台,实现汽车、交通、能源、信息多领域融合的新型产业。
 
万钢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更加集中,系统进一步集成,但这并不会缩减产业的规模,相反,打造好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多个领域融合的产业生态,产业的规模会变得更大,涉及面会更广。
 
促进汽车碳排放标准协同
 
此次大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实现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进而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障碍。
 
万钢指出,要推动汽车产业成为全球减碳的“先行者”,有必要首先共同探索整车和动力电池等重点零部件和产品低碳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全球汽车产业在碳排放管理、碳减排等领域的对话交流,促进以公平、科学、透明为原则的国际汽车贸易低碳管理协同机制。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从零起步到走在世界前列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很大程度得益于国家有力有效的顶层设计,站在发展的新阶段,同样需要国家产业发展的持续指引。陈虹呼吁尽快出台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路线图。“目前工信部正在组织相关机构抓紧编制,我们希望能够尽早落地,进一步明确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实施路径和核算边界等,让我们心中有数、眼里有活。”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透露,目前,由于亚洲缺席国际碳足迹标准的制定,许多关键基础数据未能及时更新,使得中日韩生产的同类电池产品,碳足迹明显偏高,这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曾毓群呼吁,在全球碳足迹标准法规制定中,中国和亚洲应该更积极主动,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