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人才需求大、门槛高 与需求相匹配的培养模式远未定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社会对“双碳”人才,特别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确实存在。
今年4月1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方案提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从重点任务来看,培养对象既包括高等教育专门人才,也涵盖需要“双碳”领域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陈志祥也表示,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深化,未来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对“双碳”人才的需求。就目前来看,核查机构、能源企业以及碳交易机构等对“双碳”人才有较大需求。
但是,“较大需求”并不意味着每家相关企业现下都能提供岗位。
“在‘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有
碳管理的需要,但是不一定会设置专门的岗位,相关服务由我们来提供。在我们研究院,碳排放管理咨询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
碳管理咨询服务的技术执行,研究国际国内碳市场相关课题及科技项目,编制政府、集团企业等碳达峰与碳中和方案规划。”某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行政主管文娟(化名)说。
记者在求职网站上以“碳排放管理师”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这种服务咨询类的岗位占了大约一半,另外一部分岗位是企业为本公司招聘的专职人员。一些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工作由
会计部门承担,并不专门设置相关岗位。
由此可见,“55万到100万”的说法或许没有夸大,但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数字体现的是潜力而非现状。
陈志祥表示,按照“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的原则,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主要考虑的是已开展数据报送和核查,且相关部门支持态度较为明确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
换言之,虽然我国碳市场潜在规模巨大,但各个行业并不是扎堆加入其中的。随着碳市场逐步扩大、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但需求释放还需要时间,与需求相匹配的培养模式更是远远没有定型。
“一方面是‘证书’含金量有限,另一方面是行业‘双碳’人才配置不足,‘双碳’专业人才的外部需求没有被激发出来,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自然就被削弱了。”郭茹总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