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在8月18日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
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
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大幅下降。
《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目前主要有三种减碳类型,其一是衰退型减碳,通过减少生产来减少碳排放;其二是增效型减碳,通过提高碳生产率减碳;其三是通过新技术,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排放。强调利用新技术替代原有高碳技术,实现相同产出前提下减少碳排放,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实现绿色生态发展。
技术创新支撑双碳目标,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为此,《实施方案》提出十大行动,即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等。
据2018年全球碳排放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电力系统碳排放占比42%,工业占比18.4%,交通占比24.6%。我国电力碳排放占比51.5%,工业占比28%,交通占比9.7%。可见,低碳科技创新支撑行动的重中之重首先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其次是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最后是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笔者看到,18日交通运输部也同步印发《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加强
碳减排监测、核查、核算、评估技术体系研究。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有分析认为,此举有望进一步提高企业碳排放核算精度,提高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为细化产业和区域ESG治理和评价体系构建提供数据要素和技术依据。笔者认为,加强
碳减排监测、核查、核算、评估技术体系研究,提高企业碳排放核算精度,本质上是加强对碳排单位的减碳核算,促进并加强其碳治理的能力建设。
《实施方案》既是顶层设计,也涉及具体条款。在宏观设计方面,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实验室体系、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新型研发机构等。在具体面向企业方面,提出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等,即建立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
平台、遴选发布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绿色低碳科技领军企业等。
无论怎样的技术创新,都离不开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提高企业的碳治理能力,需要增强企业低碳技术迭代的内在驱动力。与此同时,培育低碳科技创新企业,更需加强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金融、投资、税收等支持体系。总而言之,应增强企业内在驱动力,避免自身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由市场需求驱动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替代,无疑更高效更顺畅。
对于低碳技术创新,加强激励机制保障,既需国家整体协调推动,更需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并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营造碳中和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增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与此同时,需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加强科技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技术优选与迭代。增强企业低碳技术替代的主动性,低碳技术的创新升级就有了源头活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