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压舱石”作用不可替代,减排又势在必行,如何做到平衡?
事实上,我国煤电行业一直在推动节能减排措施落地,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电机组排放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不到全社会总量的10%,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2005年以来,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5.1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52.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0%,较2015年下降8个百分点,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28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21%。
夏忠指出:“下一步,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煤电重要作用的认识,共同促进煤电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控制增量、优化存量”,科学规划建设先进煤电机组,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按需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保持装机合理余量,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煤耗等最新技术标准。煤电机组尽可能按照“增机减量”的思路安排运行,增加装机满足电力平衡要求,减少发电量,尽可能利用
清洁能源发电,减少碳排放。
二是持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推动燃煤机组开展节能、供热与灵活性技术改造),提升煤电支撑保障能力煤电灵活性改造是推动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提高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现实选择。要坚持政策引导,市场导向,合理把握节奏,继续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挖掘其调峰价值,完善电力市场辅助服务补偿与交易机制,引导煤电充分发挥容量效应和灵活性优势。比较而言,低负荷运行状态下,百万千瓦、60万千瓦的大机组比30万千瓦机组能效下降更明显,要做好煤电灵活性改造机组运行维护和寿命管理,推进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提升系统运行弹性,确保安全经济运行。
徐梓铭指出:“技术的不断提高也是降低电厂能耗与提高可靠性的有效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同样适应于燃煤发电行业。我们应该重视科技的发展进步。”
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我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世界先进。超超临界机组技术水平、装机容量和机组数量均居世界首位,煤电机组发电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徐梓铭认为,各电力集团及相关企业在目前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加强电力科技管理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与科技投入,积极推动更多的电力科技项目立项,积极采用新技术与新成果,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我国整体的电力科技水平,从而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电力科技竞争力。
原题:实现“双碳”目标,燃煤电站未来将何去何从?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