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多地出现罕见热浪,干旱、暴雨、洪灾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国际社会敲响警钟——气候变化已不是未来的挑战,而是眼前的威胁。”谈及低碳创新的迫切性,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的发言引起与会人员共鸣。
8月15日—16日,在浙江湖州召开2022中国
绿色低碳创新大会期间,2000多位
专家及业界代表围绕能源革命、减污降碳等领域展开研讨,分享科技创新转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
案例经验,明晰我国“双碳”目标的现有阻碍和实现路径。
依靠技术开路 能源结构调整必须先立后破
不同于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集中在少数储量国,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全球分布更为均衡。
“未来的世界里,大家都有机会‘风光’,但是谁能够真‘风光’,完全取决于谁能够更早建成大规模稳定使用这些
新能源的技术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强调。
如今,超130个国家已相继提出碳中和承诺。有观点认为,全球能源发展正从资源依赖型逐步走向技术依赖型,核心技术创新就成了重中之重。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约为116亿吨,其中电力行业的
碳排放总量在46亿吨左右,占比达40%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分析道,这意味着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自身系统要实现深度低碳零碳外,还要实现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的清洁替代。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光伏、风电的大规模应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将来可能存在所需稀有金属、稀土元素等关键材料资源短缺的隐忧,应当就相关替代材料以及成熟的循环利用技术做到未雨绸缪。
“减碳过程要实现安全可靠,必须立足国情、先立后破,将化石能源有序减少建立在非化石能源可靠替代的基础上。”舒印彪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风光水火储输多能互补、总量充裕、结构合理、实时平衡。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