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随笔与读者一起回顾了“老三论”“新三论”的基本概念。随笔发出后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读者会看这个随笔吗?不一定。因为文科背景的读者会认为,什么“老三论”“新三论”,我们写文章根本用不到这些概念,只有那些有知识没文化的理科生才用;而理科背景的读者会认为,你写的这些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前就有的东西,谁不知道啊。
图片
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只能凑合看了。
一、社会学研究需要什么样的知识?
在介绍社会学的研究工具之前,先说一个小故事。
前面的随笔曾经提到,汉初的谋士陈平六出奇计,一直不知道六个什么奇计。近读蔡东藩著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之前汉演义后汉演义,在185页找出了六个奇计:
陈平,随征有年,屡献奇谋,一是捐金行反间计,二是用恶劣菜蔬进食楚使,三是夜出妇女,解荥阳围,四是潜蹑帝足,请封韩信,五是伪游云梦,六是救出白登。
这是六出奇计的具体内容,一共只有59个字。
六大奇计,现在读起来如此简单,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跟《孙子兵法》的36计相比也少了很多。用《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心境就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实,我们现在做研究也是一样。有些研究文章,刚写出感觉是“一朵花”,过些日子再去看看原来是“豆腐渣”。因此,我写文章都是要反复看看“豆腐渣”的。
言归正传。
社会研究,是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方式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是一种科学实践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工具,甚至也需要使用这些工具的技术(技巧)。
语言是最基本的工具。
其他工具可分为两类:一是文书性工具,如调查表、统计表和统计分析表等,一是器具性工具,即搜集、贮存和分析资料的各种实物设备,如计算机等。
使用这些器具的技术(包括统计技术)也是社会研究必备的条件。
当然,社会学研究结果不仅包括报告,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如古人说某人有水平,往往会说:棋琴书画,样样精通。
那么,诗歌、小说呢?
换言之,社会学的内涵非常广泛,是社会生活的映照,把社会生活写清楚、说明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得网络上有一段爱因斯坦与卓别林的精彩对话: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爱因斯坦。”
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卓别林。”
二、咨询研究的工具是什么?
咨询还要研究工具吗?答案是肯定的。
当然,咨询的内容不同,采用的工具不同,这一点人人皆知。
唯如此,就不会出现“对牛弹琴”的问题。
比如,你跟文科生谈“老三论”“新三论”,他们一点也不感兴趣。
同样,你跟理科生谈诗词歌赋、棋琴书画,他们也不知如何对答。
好在现在有了“通才教育”“终身教育”,每个人对不同学科的话题都能说点,要比我们这代人强百倍!我们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基本是不读什么书的,尤其是农村孩子,想找点书看看也是不可能的,也是找不到的。
三句不离本行。
作为一个在政策研究单位工作20多年的退休员工,总要说一下我们在做政策研究时脑子里经常想到的和用到的分析工具,这个工具大概要算政策分析框架了。
图片
什么是政策分析框架?
通俗地说,就是把你想要做分析的问题,按要素性质列表。其中,主栏是要素,宾栏是影响因素,然后再仔细分析什么外部因素(宾栏)对主栏要素的影响最大,就可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举例来说,我在给人讲“无废城市”的时候,将“废物类型”列为主栏,将废物的产生、分类等不同环节列为宾栏,再通过主栏和宾栏的交叉分析哪些是紧迫问题(用自己的粗浅知识来判断),从而为提出对策提供依据。
大家都会研究某个方面的国际经验,我也写过一些国际经验的文章。我的做法是,主栏列出法规、政策、标准、公众参与之类的要素,宾栏列出不同的国家。这时的主栏与宾栏是可以互换的。
本人写的国际经验文章,诸如节能、循环经济等,尽量用尽可能短的语言来介绍国外的做法和经验,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还得到领导的批示。
有人总结国际经验是按国别进行的,文章读起来会发现不少是重复的话,诸如美国采用法规保障、政策激励,日本采用激励政策引导、法规保障等,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没有进行“合并同类项”,因而就会出现语言的重复描述。
三、如何将“老三论”“新三论”用于能源研究
之所以以能源为例讨论“老三论”“新三论”的应用,是因为国家有关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已经面世,地方和企业需要加以实施。
按照“1+N”政策体系中的重点任务,能源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实施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我们讨论对象就是一个系统。换言之,如果我们讨论能源就要将能源看成系统。而碳达峰
碳中和是约束条件,且是刚性约束(碳达峰、
碳中和是两个阶段性目标,而不是系统的目标)。
按照统筹降碳与能源安全的关系这一要求,能源供应安全是系统的目标。之所以强调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因为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基础,更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比如,一个病人在做手术,突然停电了,虽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电源,但在间断的时间内病人是否会出现状况、是否跟不停电一样就不好说了。又如,某一生产过程中使用某种气体,由于停电使气体溢出导致人员中毒乃至出现死亡事件,也并非没有可能。即能源供应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更是不可等闲视之。
这也是为什么俄乌冲突后,欧盟国家重启煤电厂的原因:活在当下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能源供应安全,再漂亮的口号也不能提升居民满意度的。
对一个系统的信息而言,输入、输出等都是信息,最简单的办法是记台账,再做供需平衡分析,进而进行
碳排放的核算和分析;
图片
能源供需平衡调节,需要运用控制论;
随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和进入能源体系比例的增加,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人为不可控性,需要运用协同学;由于输入端的不可控,还需要突变论、混沌理论;
电网调节(
平台经济),要采用较多的储能设备,是运用更多的可控电源还是较多的储能设备,这是一种选择,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能源禀赋,也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调控能力等因素。
须知,即使储能设备再多、再好,也不一定比可控的电源好。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储能犹如移动电池,在手机没电的时候可以拿来充电发挥作用;当然,储能设备在关键时候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还不好说。比如,诸如现在的城市大楼,几乎每个大楼都有灭火器,但没有见过什么城市靠灭火器解决大楼失火问题的。
说起来就几句话,电网调节的难度增加绝不是如此简单的,需要很多的知识和技术、装备或设备的支撑。
说起来就几句话,读者能理解吗?不知道。
本随笔也就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