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
碳中和社区不能够“闭门造车”,从今年的5月份开始,我到美国和欧洲多国进行了一圈走访,集中安排见低碳发展方面有经验的人士、项目和企业,很多是老友相见,故地重游。我发现,带着
碳中和的视角进行交流,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启示与收获。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位于德国柏林的欧瑞府零碳科技园。我此前来过两次,这次是第三次来访,反而这次的体会最深、收获最大。为什么?
前两次来参观,都是从万科的、城市更新的视角来看。当时已经了解到,这个项目是基于百年前的煤气厂改建而成的一个产业园区。单从园区设计和建筑角度看,是一个不错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一次再来参观,我带上了碳中和的视角。而这一次负责介绍项目的,也不再仅仅是开发商,而是一家负责园区能源系统建设的欧洲公司。
这次,我了解到了这个项目的内涵,不仅是城市更新,更是一个完整的能源转型
案例。从10年前,这个项目就已经规划了零碳能源站、储能设施、高能效建筑,加上智能微电网和智慧运维系统等技术手段,让园区足以实现零碳。
项目建设的方式摒弃传统的一次性投资改造的做法,而是在一个顶层规划的指引之下,持续迭代的建设方式。举个例子,园区内当年的煤气储罐仍然矗立,从一开始就计划被改造成为一个储热罐。经过长达10年的改造,这个储热罐仍然没有完工,但并不妨碍欧瑞府的
碳排放持续减少、产业蓬勃发展。更有趣的是,这个持续迭代的过程,反而吸引了大量创新团队贡献智慧。目前这个园区有150家创新型企业,近3500人入驻,甚至“一房难求”。
在明确的转型规划之下,园区的产业导入也都完全围绕零碳主题开展。优秀的运营策略、品牌营销,让欧瑞府成为了德国能源转型的创意灵感的象征,也成为了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商业项目。
碳中和为审视一个社区项目发展,提供了更完整的视角。由表及里,从规划到落地,从商业到环境,从建筑到能源,都完整的串联到了一起。有趣的是,欧瑞府的技术合作方,也正是我在大梅沙万科中心改造项目的合作伙伴。我所构建的团队和示范项目,从一开始就秉承着完整的碳中和社区理念,相信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