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杭州余杭区全面贯彻落实碳达峰
碳中和重要论述精神,秉承“全域美丽大花园”的发展理念,建设浙江省首批、杭州市唯一减污降碳协同
试点,着力打造“双碳革新”生态共富的余杭模式。近日,余杭区在全国率先建设上线“余杭碳眼”、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企业指数研究,促使环境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转变,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起提供余杭方案和余杭样板。
余杭碳眼,在数字智治中推进全域减污降碳
减污降碳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排放家底不明确,减污降
碳管理协同性不足、企业降碳路径不清晰三个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余杭区依托数字化改革优势,率先建设并上线“余杭碳眼”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特色场景应用,集成电力消耗、水资源消耗、大气污染物排放、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252项数据,建立36项评价指标,构建1个全景驾驶舱、企业端及政府端2个用户端、4个子场景的“1+2+4”架构。
“余杭碳眼”通过搭建“碳普查”“碳分析”“碳管理”“碳服务”四个子场景,打通企业排放管理从信息获取、数据分析,到精准决策、资源对接全流程,开展区域、行业、企业三层次的
碳排放综合分析与减污降碳协同分析,发现减污降碳关键行业与企业,分行业建立排放管理基准,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企业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的转变。
其中,排放家底不清楚是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管理的痛点之一,管理部门已掌握一定的数据信息,但部门间暂未形成有效的减污降碳数据管理协作,存在数据更新频率不一、颗粒度不同等问题。为此,“余杭碳眼”整合生态环境、发改、经信等多部门数据信息,集成企业上报、在线监测、一体化
平台、第三方校核等多数据来源,建立包含“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量、排放构成、排放余额、指数评价结果”等多样化信息的企业排放账户,摸清排放家底。目前已率先建立462家工业企业排放账户,为全省减污降碳数字治理提供余杭经验。
企业指数,在量化数据中做好全域绿色转型
据悉,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区域指数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企业指数日前也正式发布,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性和示范价值,为全国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提供浙江方案和浙江样板。
余杭区作为浙江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企业指数研究,对杭州市977家工业企业近三年数据进行测算,探索企业分类、分级管理方案。
企业指数设计遵循可跨地区推广、便于理解应用、可多维度衡量、紧跟发展需求四大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污染物排放、碳排放、能源结构协同、行业管理增效四大维度,整合生态环境、发改、经信等多部门数据信息,为土地出让审批、经济支持政策、差异化管理帮扶提供依据,助力全域绿色转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余杭区在“双碳革新”的征途上,持续向“绿”而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生态共富“双碳革新”的余杭模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