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行业在碳中和碳达峰下发展潜力较大 逐渐向头部企业聚集

文章来源:观研天下碳交易网2022-06-14 12:45

余热发电主要是指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余热发电是指利用废气、 废液等工质中的热或可燃质作热源,生产蒸汽用于发电。用于发电的余热主要有水泥余热、废汽废水余热、化学反应余热、高压流体余热、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等。余热发电不仅节能,还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降低工业排放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理念背景下,余热发电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余热发电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余热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有可能回收和重复利用而尚未回收利用的那部分能量,被认为是继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规能源,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这些余热资源可用于发电、驱动机械、加热或制冷等,能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并减轻对环境的热污染。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高耗能行业的余热回收有利于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实现“变废为宝”。目前我国钢铁、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与石化、轻工、煤炭等行业的余热总资源情况如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目前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一般说来,分别是综合利用余热、直接利用、间接利用(产生蒸汽用来发电)三种。其中综合利用余热最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余热发电是余热的回收利用中其中一种,属于间接利用。随着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等一个个观念的提出,我国的余热发电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政策福利包括费用减免、新技术推广等,我国余热发电行业建设积极性提升,装机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在“碳中和、碳达峰”战略背景下,我国余热发电行业建设速度较快。有相关资料显示,2020-2022年3月,国内余热发电行业建设或完成项目事件达到十余起,包括湖南云峰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中材节能签署的阿联酋NCC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建龙西钢80兆瓦余气余热综合利用自备发电项目二期、台玻东海玻璃有限公司9MW余热发电装备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余热发电累积装机量约为4500万千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余热发电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领域余热发电在技术、装备等方面已到达国际领先水平,余热发电效益、发电效率在不断提升。例如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现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且已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并能满足不同窑型要求的发电系统。但整体来看,各行业余热资源利用率仍较低,余热资源整体利用率约为三成,未来我国余热发电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未来市场前景向好。这是因为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和经验,还是从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看,节能环保行业都属于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尤其是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换挡转型升级阶段,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角度,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到了战略发展的新高度。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讨论热点,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在此背景下,余热发电市场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受市场前景吸引,近年资本相继进入该市场,我国余热发电行业布局企业不断增加,使得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目前国内余热发电市场上主要企业有海陆重工、盾安环境、中材节能、南京凯盛、思安新能源、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川润股份等。而预计在需求升级、竞争加剧、结构改革背景下,余热发电市场将不断向拥有技术、装备、资质的头部企业聚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