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碳”领域最近又有大动作——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两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
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严卡新上“两高”项目的
碳排放关。根据要求,拟建“两高”项目的新增碳排放量需由其他途径落实替代源,替代源的碳排放量按行业确定1.2或1.5的替代比例。
通俗地讲,如果想在山东新上一个碳排放量为1kg的“两高”项目,前提是得先找到1.2kg或1.5kg的碳排放量退出山东市场。多退少上,长此以往达到越是新上项目碳排放总量越是减少的效果。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山东此次推出“两高”项目实行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是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重要探索,同时也为通过碳排放量倒逼“两高”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山东方案。
“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立了能耗“双控”制度,在全国设定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去年以来关于降碳的顶层设计出现在各行业领域,碳排放“双控”逐步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考核对象的选择思路上,碳排放考核对象与能耗“双控”基本一致,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也因此,不管考核机制怎么变,“两高”始终是重点关注对象。
山东是二氧化碳排放大省,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两高”行业企业数量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想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必须坚决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与能耗“双控”相比,以碳为抓手有它独特的优势。在能耗“双控”考核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依靠限制能源消费和压缩产能实现减碳的情况,碳排放“双控”则更有利于准确地识别碳排放的来源和强度,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实现低碳转型。
从这次山东出台的替代办法看,明确提出替代源主要有四类:企业关停、转产减少的碳排放量;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减少的碳排放量;拟建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可再生能源、清洁电力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的碳排放量;通过其他途径减少的碳排放量等。可见,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低效产能,这些正是未来需要挤压的碳排放空间来源,归根结底要实现的正是倒逼转型升级的效果。
而对于那些积极技改、不断提升生产效率的企业来说,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的出台不仅不会挤占企业的生存空间,还会带来另外一重利好。这也正是此次替代办法的一处“弦外之音”——怎么对接替代源、又如何完成替代。据了解,作为山东省区域性的政策,新上“两高”项目在找替代源时并不能从全国
碳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量,而是需要由企业自身或政府统筹,完成腾大笼子换新鸟、小鸟、俊鸟的过程。针对“我有余量给你还是给他”“免费给还是有偿给”等问题,山东正在制定碳排放量有偿转让和收储机制。一旦有了相关规范,可以预见,在1.2或1.5倍的杠杆下,碳排放量正在变成新资产和新财富。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从去年密集出台的政策看,山东对重点行业领域的降碳态度是坚定且明确的。此次替代办法的出台,填补了没有碳排放减量替代的政策空白,使“五个减量替代”的政策拼图更为完整。用碳排放量倒逼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减污降碳的效果会更加精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