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转化 打造“湖城一体”零碳发展模式
下渚湖湿地是我国保持原生状态最完整的湿地之一,千条港汊纵横交错,包括朱鹮在内的800多种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如何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和原生状态完整的湿地特色,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下渚湖街道全域推广以“水下森林”和“湿地植物群落”为核心的湿地建设。
“水下森林”就是通过面、中、底“三位一体”的修复方式,开展岸坡整治、建设生态护岸、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构建“生植物-浮游生物-鱼虾贝类-微生物”的完整水生态系统;在水系边坡或浅水区域栽种适应本土的湿生植物,增加湿地固碳增汇能力。截至目前,该街道已构建了环湖30000多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和20条美丽河道。
无论是“湿地碳汇共富贷”,还是“生态绿币”、“水下森林”,其最终目的是提升碳汇能力。眼下,下渚湖街道在打好“湿地保护”“湿地固碳”和“碳普惠”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量”“增”“转”等“后半篇文章”。
下渚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全播告诉记者,下渚湖湿地面积36平方公里,蕴含着丰富的湿地碳汇库。接下去,下渚湖街道将与省内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围绕湿地植物固碳、土壤排通量、湿地生态系统整体交换等,开展湿地碳汇计算的
方法学研究,共同探索湿地碳汇核算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湿地固碳能力的科学计量与监测。此外,街道将统筹推动碳汇能力提升、工业低碳转型、绿色
低碳生活、重点领域创新和低碳应用场景五大行动,实施10大低碳工程。
下渚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泉江东表示,计划通过3年努力,实现
碳排放强度处于全省先进行列,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4%左右,率先制定湿地固碳增汇标准,探索建立“湖城一体”的零碳发展模式,为各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湿地和水下碳汇模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