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的碳中和大棋局:十年一百个新园区,减掉一个日本的碳排放 | 碳案

文章来源:36氪碳交易网2022-04-23 17:01

零碳产业园:多赢“生意”

 
2022年可谓零碳产业园元年,各地零碳/低碳产业园纷纷涌现。牵头的不仅有远景、宁德时代在内的能源企业,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物联网背景的公司也纷纷加入竞争。
 
习总书记此前致辞两会代表团时指明,双碳之路需要“先立后破”,把低碳排放的可行模式“立”起来,再逐步探索淘汰火电。主力能源从煤炭石油转换到光伏风电等等可再生能源,零碳产业园是“腾笼换鸟”的其中一种方式。
 
行业的普遍认知是,国内来自工业的碳排放比例超过了60%-70%,要降碳,首先需要从产业园开始抓起。
 
政策春风已经吹起。今年以来,多地纷纷推出了相应的零碳产业园区文件,深圳等地也有了低碳/零碳产业园建设消息。
 
火热的零碳产业园背后,其实是一门兼顾了社会效益的多赢生意。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园区是招商引资的基地,形成产业集群,还可以带动就业和税收。零碳园区的基础底座是新能源装备、碳管理系统等,对于牵头的公司来说,则可以打包提供自家的核心产品,园区可以说是相当稳定的客户群体。
 
对于入驻的企业,以远景零碳产业园为例,不仅可以更轻便享受到低碳服务——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以享受低价且零碳的绿色电力,同时基于智能物联网的方舟能碳管理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产品碳足迹追溯,生产受到国际认证的低碳、零碳产品。
 
此外,随着园区产业上下游公司的汇聚,产业之间运输物流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各路玩家蜂拥而上时,如何定义真正的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独到之处在哪里?
 
要建成真正的零碳产业园,绿色能源的供给是首要条件,同时能够以物联网的方式,准确、实时地监测产业园内的能耗和碳排放成为关键。有行业人士表示,行业中一些产业园只是简单测一下碳排放量,购买相应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便宣布实现碳中和,未必从最根本的能源源头处解决碳排放问题。
 
即使是在绿色能源供给上做得更深入的玩家,问题依旧存在。一方面,各地关于低碳/零碳产业园匹配的政策尽管正在推进,但辅助的资金、规划还没有落地,产业园基础设施建好了,呈现出的招商效果有限。
 
另一方面,零碳产业园目前并没有统一完善的行业标准。这导致有些产业园要么没有第三方做认定,要么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并不一致。
 
早在零碳产业园概念蔚然成风前,远景就与国际检验与认证机构必维集团(BV,Bureau Veritas)和中国标准研究院合作,发布了全球首个“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从产业园的零碳能源、智能管理、产业循环与社会减碳四方面做出了标准认定。
 
正如多数拥有完整上下游布局的老牌能源企业一样,远景科技集团的竞争优势也在于,拥有落地零碳产业园,或者说新能源产业所需的系统能力:
 
远景旗下的子公司 “远景能源”拥有智能风电和智慧储能系统技术,“远景动力”是研发生产智能电池的企业,“远景智能”开发的是智能物联操作系统,此外还有管理着远景-红杉百亿碳中和基金的“远景创投”。
 
制氢方面,远景目前也已经有了整套解决方案的团队。“远景将和澳大利亚FMG集团到2030年合作开发1000万吨绿氢”,CEO张雷在近期的博鳌论坛上这样表示。
 
从新能源发电设备,到动力电池、智能物联网,再到绿色工业技术的持续布局,远景可以说是全球零碳技术玩家中,上下游产业链最完善的公司之一,正是因为这种自身产业之间的协同作用才能让整个产业园成本最低,实现盈利。
 
能源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着一项“不可能三角”,三角的三端分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电价和稳定性,彼此互相制衡。如果产业园模式中如果各个环节的第三方厂商都要抽成10%-15%的毛利,三角就会失衡,而目前“远景已经逐渐摸到三角形边界了”。
 
对于远景来说,“0-1”完毕之后,“1到100”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在多次公开采访中,张雷并没有遮掩向全球推广零碳产业园的雄心,他表示远景将用十年在全球落地100个产业园。根据初步估算,到2030年,这些产业园每年将为地球减碳10亿吨,相当于一个日本的年碳排量。
 
比尔盖茨曾预言 “新能源企业未来会产生10个特斯拉”,在当前这场已经开启的轰轰烈烈的新能源革命和绿色新工业革命中,中国企业已经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领先全球一步。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