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指出,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例如天气越来越炎热。气候变化也会影响粮食产量,像是去年中国河南洪灾,就淹没了万亩农田,供应减少,
价格就波动。
未来10年是推动气候行动的“黄金时期”,若坐视不理,待气候变化造成难以弥补的严重后果就为时已晚。气候转变的现象未必是大家天天都看得见的,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包括导致粮产下降。
近年来,气候变化提上了全球的重要议程,我国也承诺要加速减排,宣布提前在本世纪中叶达成净零
碳排放目标。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上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就重点谈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急迫性,以及与民生的关系,并形容未来10年是气候行动的“黄金时期”。
她以华语受访时说:“大家可以预见,
绿色发展会是一个重要话题,气候行动是我们必须做的。而且一定要在这10年内,不是等到2050年气候变化造成许多严重后果时,才来亡羊补牢。”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若各国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和快速发展非绿色科技,全球气温将在2030年前,突破1.5摄氏度的增幅门槛。这会带来更频繁的极端天气,造成人命伤亡、物种消失和影响粮食生产等。
她也提到,如果希望避免额外的生活成本,人们可以尝试调整生活方式。例如不愿意付购物袋费,可以带环保袋出门;
碳税导致电费上升,与其用烘干机,不如把衣服拿到太阳底下去晒等。“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领袖、每一个决策者都要有所改变。如果人人都说我不愿意改变,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对于我国确切会在哪一年达到净零排放,傅海燕说,政府会与社会各阶层讨论后再做宣布,但会是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27)举行之前。COP27已定在今年11月7日至18日,于埃及举行。
对许多人而言,气候变化是一个庞大且遥远的课题,认为应该由政府或大企业负责解决,并非他们急需关心的问题。
针对这普遍的心态,傅海燕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身为消费者,人们应该知道无论是买一双鞋子、一副眼镜、一件衣服或是食物,它们的生产过程都会排放二氧化碳,所以气候行动应该是“由我开始,由现在开始”。“我们希望各位能意识到,每个人在这个气候的改变都有他的责任,也都有能力影响气候行动。”
公众未必能在日常生活里天天看见气候变化现象,不过傅海燕提醒,它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例如天气越来越炎热,在户外工作的人就更加辛苦。气候变化也会影响粮食产量,像是去年中国河南洪灾,就淹没了万亩农田,供应减少,价格就会出现波动。
将推出援助配套减缓冲击
政府今年陆续宣布一系列减排措施,包括2024年起逐步调涨高碳排企业的碳税,以及明年中大型超市开始收取购物袋费,这些措施都将导致人们的生活开销上升。就此,傅海燕说,转型的过程须要各方做出调整,包括成本方面会有些影响,但是政府会尽量通过一些惠民政策来减缓冲击。相关的援助配套尚未公布,她请大家耐心等待。
她也提到,如果希望避免额外的生活成本,人们可以尝试调整生活方式。例如不愿意付购物袋费,可以带环保袋出门;碳税导致电费上升,与其用烘干机,不如把衣服拿到太阳底下去晒等。“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领袖、每一个决策者都要有所改变。如果人人都说我不愿意改变,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