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秦:有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对碳达峰
碳中和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把碳达峰片面理解为
碳减排,一些地方采取拉闸限电、“一刀切”的方式,通过限制发展的方式实现减排。另一个极端就是“碳冲锋”,把2030年的目标当成眼前目标,把这之前的时间都当作“窗口期”,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大干快上。本质上,这两种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此,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也就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为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同年国务院又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从具体产业来看,工业可以通过能源替代、碳捕获等实现净零排放,但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生命体,具有一些不可更改的自然属性,例如稻田的甲烷排放、反刍动物的肠道发酵,这类排放可以降低,但几乎不可能实现净零排放。此外,农业的生产场景就是开放的大自然,而不是相对封闭的厂房,使用碳捕获技术成本极高。因此从政策手段来讲,农业要更多使用激励手段,通过生态补偿、创建和完善市场等方式,对减排固碳产生的正外部性进行补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