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公布“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介绍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以及面向“双碳”战略重大科技需求具体实施的18项重点任务,并于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发布了多次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事实上我看跟生态系统
碳汇相关联的,我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四个方面主要的认知,第一个习总书记强调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第二、碳达峰、碳中和绝对不是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项技术或者某一个人能够做的事情,要把它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第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光减也不是为了光保
碳汇,它是四个字的联动,第一强调是降碳,第二、强调是减污,第三、强调要扩绿,第四、强调经济增长。因此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一件事情,而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的思维。第四点,党中央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制定了碳中和实施的十大行动计划。这个十大行动计划,已经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大家的理解和解读,然后开始付诸行动。
科学院碳的研究,它围绕一些科学现象,过程机理,动态演变,空间格局和碳汇功效,从各个侧面进行综合的研究工作。我们科学院在双碳目标情况下,面对碳中和还应该干什么事情,如何来干,我认为用这张图大致可以给大家做一个说明。这个说明是什么呢?我们要做什么?要围绕国家的
碳源汇问题,一个是监测,一个是评估,一个是认证,一个是预测,同时要减排、保护、增汇和封存,围绕这16个字,我们要开展系统性的整体性的工作。第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科学基础到底是什么,碳汇的原理到底是什么,第二、我们如何进行立体化的,跨越国土空间的整个国土空间的监测体系的建设。第三、我们如何去在国家统一布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去建立真正服务于双碳目标的科学数据库,服务于双碳目标的模拟系统,然后服务于双碳目标的
碳计量系统,这三大系统如果建立起来,能够进行碳汇的运行和预算,就可以给国家提供相应的宏观决策和政策的分析。
最后我想用这句话简单地结语,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必将在未来的碳中和当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呢?我一直把它认为叫压舱石,稳定器,安稳的这种作用。同时我们过去,我们通过努力,把双碳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把国土空间绿化紧密的结合起来,有可能实现每年增加25亿吨的这种固碳能力是有可能实现的。在过去当中,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未来30年到40年,大家继续努力,可能为双碳目标做出新一轮的地学的生态学的新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