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7980元代考包过;整理收纳名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
碳排放管理高级证书,兼职挂靠月入过万元……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职业让不少劳动者“心动”,希望学习相关技能“持证上岗”。然而有媒体专门调查“
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班发现,存在诈骗等问题。(2月28日工人日报、新京报)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职业。譬如,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产生了“碳排放管理员”;《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催生出“家庭教育指导师”。部分新职业已经被人社部及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无论是官方认可的新职业,还是市场认可的新职业,均引发了“培训考证热”。
通过培训考证,为新职业从业者加持,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从实际情况看,不少新职业培训“变味”了,比如,培训机构“代考包过”,劳动者交钱就能拿证,这意味着劳动者没有学到真本事,新职业证书也没有什么含金量。再如,同一职业培训不仅培训内容各不相同,而且证书五花八门,令人难辨真伪。
更离谱的是,一些培训机构忽悠劳动者参加新职业培训考证,劳动者掏钱报名后,培训机构却玩“消失”。而这类培训机构的忽悠方式,除了“考试包过”外,还声称“能获得7万元一年的证书挂靠费”,部分劳动者之所以掏钱报名,主要是想混个证书“躺赚”挂靠费。
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愿。以“碳排放管理师”为例,即便劳动者花钱拿到这种新职业证书,也未必能拿来赚钱。因为,是否拥有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并非目前从事
碳管理工作的准入性条件。而且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专职设置碳排放管理员的企业很少。即便企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也对学历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也就是说,职业培训市场上的“考证乱象”之一,是培训机构以夸大证书含金量且易于获得证书等方式忽悠劳动者掏钱考证。这种乱象不仅侵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而且损害新职业形象,不利于新职业健康发展。
一种新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从业者须有“货真价实”的职业技能,从业者想要持有业界职业证书,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并通过相对严格的职业考试。即新职业只有规范化才能可持续发展。而新职业培训一旦出现类似于“卖证”“买证”,市场对新职业的认可度无疑会降低,导致其发展前景堪忧。
无论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角度,还是从维护新职业形象角度,或是从规范职业培训市场而言,都应该对“考证乱象”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比如,规范新职业培训。虽然人才评价权放归市场,但市场乱象丛生时,“守夜人”该出手时应出手,对广告宣传、培训内容、证书等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管理。
其中,对违法侵权行为要依法打击,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例如,新职业培训机构广告违反《广告法》的,应该依法查处。对劳动者构成诈骗的,应依据《刑法》追责。作为劳动者如果想从事新职业,别想着混个证书“躺赚”挂靠费,而是要真正掌握新职业所需的技能,并且擦亮眼睛看待新职业培训。
是否有必要针对新职业培训乱象拿出“黑白名单”,把违法侵权的培训机构列入黑名单进行公布,把规范操作的培训机构纳入白名单,值得思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