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5年前开始做
绿色投资时非常困难,那时候还没有
碳中和的概念,募投管退都不容易,想说服出资人、被投企业有环保的理念教育成本非常高,去年开始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太多机构都开始盯上了
碳中和。”这是近期一家专业做
绿色投资机构创始人的心声。
不仅仅创投机构、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联合发起设立百亿规模碳中和基金,各个企业也在不同层面实践低碳理念。2月24日,腾讯宣布“净零行动”,并首次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提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及100%绿色电力,其中当然不乏在产业投资界频频出手的腾讯投资,也会在投资实践中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中和在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和政策环境密不可分。2020年9月提出的中国力争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减碳目标”,至今,中国在政策层面频繁表态大力支持碳中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引领社会各行各业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快速发展。
也有机构反映,当下碳中和投资存在过热的现象,一些机构存在“跟风”嫌疑,比如很多做教育、消费医疗的纷纷涌入该赛道,尤其是很多外资机构的入场,也加大了行业泡沫的产生。美元基金希望用投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打法,在低碳领域把工业的投资以某种商业模式或者技术得到验证,以指数的形式爆发,全面复制的方式很难实现。因此,短时间内催生一系列的碳中和技术、产品都不是绿色投资所倡导的。
之所以称碳中和为“长期投资”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绿色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产业聚集地之一。比如光伏、风电、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碳中和核心行业在过去十多年中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在这些行业的产能全球领先,并且具备完整的产业链结构,这为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了肥沃的产业土壤。
也有机构指出,近十年来绿色技术正在不断更新迭代,使得绿色产业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绿色产业的平价时代即将来临,竞争力将凸显。绿色新经济即将摆脱补贴依赖,加速替代传统经济。站在这样的拐点上,在技术的驱动下未来绿色产业大有可为,但不是一蹴而就,一夜长大。
由于早中期的绿色技术企业商业模式未完全成熟,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高,项目风险较大,因此,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行业认知能力和专业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做碳中和股权投资机构,必须有一套制度化、体系化的投资策略,不仅要以投资回报为主要目的,还要深刻理解低碳绿色的内涵,只有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共识,才能在团队组建和后续投资里,真实地应用,同时也要有系统的绿色投资量化评估方法和模型,通过标杆性的投资
案例,打造样本体现出资本赋能以后的影响力和价值力。同时,碳中和很多领域属于重资产行业,资金需求高,单笔投资规模较大,需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充分挖掘社会资本的出资潜力,拓宽资金来源。
只有将这样的理念贯穿募投管退的全流程,用制度化保障长期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低碳投资的意义,完成碳中和的目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