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无止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长三角城市争做“卖碳翁”,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新路径、新模式。
比如,衢州开化推出林业碳汇质押贷款,采用林业碳汇价值质押与林权抵押或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捆绑方式,累计发放贷款960余万元。丽水通过助力打造“零碳会议”“零碳网点”等,向浙江省事务局等多家政府机关单位出售碳减排指标。
2020年12月,丽水达成首笔碳交易。当时,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花费6100元向遂昌县高坪乡箍桶丘村购买61吨林业碳汇,用于中和抵消浙江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培训期间产生的碳排放。一年多的时间里,丽水先后卖出6笔共670余吨碳减排指标,“卖碳”最多的龙泉市兰巨乡官浦垟村,因此获得了5.5万元的收入。
近日,官浦垟村又向龙泉农商银行兰巨支行出售了31.92吨林业碳汇,用于抵消其2021年度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此外,中国工商银行丽水分行营业部购买了庆元县贤良镇192.65吨碳汇减排量。两家银行因此获颁碳中和证书,丽水银保监分局统信科科长张超艺告诉记者,这是丽水首次有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碳汇交易。
与安吉鼓励竹林经营采伐不同,丽水多笔碳交易背后,森林碳汇增汇更侧重保护和再造,引导人们护林造林。2015年,丽水市首个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落地庆元县,预计每年可给贤良镇带来上百万元的潜在碳汇收益。那时候,贤良镇湖源村的护林员周小兴第一次发现,原来植树造林真的能赚钱。在他的青年时代,包山烧炭是潮流,砍树伐木是村民的必备技能,光头山、癞头山在当地随处可见。直到十多年前,伐木等“靠山吃山”的营生被叫停,他才从伐木工转为护林员。
风向变了。2006年起,丽水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了林权抵押贷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等制度,为林业碳汇产权管理打基础。去年12月22日,丽水市森林碳汇管理局挂牌成立,下一步还将在林业碳汇交易标准和市场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诸炜荣觉得,这或许是个新契机。目前,仅靠区域里的“内循环”很难消化掉当地的林业碳汇存量和增量,未来可能需要更大范围、更高层级的平台来发挥作用,从而有效衔接碳汇生产方、交易方以及相关机构等。《京都议定书》以联合承诺的形式首次提出了碳交易的概念。长三角想从碳交易中尝试破题,不仅要分开发力争取在体制机制上形成突破,更离不开互相间的交流与共享,联合起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