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0年以来,“双碳”目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重点。为保障
碳减排效率,中国启动运行了全国
碳市场,并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机制。为实现“30·60”目标,未来中国
碳市场将至少从五方面发力提升
碳价的合理性、稳定性,并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1)加快纳入其它高耗能行业,并提升对应行业MRV服务的需求;2)继续优化各行业基准线设定,推动控排企业针对减碳进行技术及设备更新,带动上游的固定资产设备生产商获得增量业务机会;3)继续推进
碳金融试点,未来期货、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有望开辟新的业务领域;4)加速各类市场调节机制的落地,为控排企业提供
碳价预测、市场分析等服务的碳咨询、碳资管机构或有发展;5)随着全国碳市场深入推进,区域碳市场及全国碳市场的连接将纳入日程,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商有望受益。
碳市场是什么?
碳市场是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数量手段,根据确定的减排目标,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碳定价,保障全市场碳减排的效率。碳市场的核心有二:1)一是设定适当的配额总量及分配方式,令碳价不至因过高而影响经济发展,或因过低而影响减排目标实现。2)设计完善的调整机制、采用丰富的交易工具等,保障碳价的相对稳定,令企业形成碳价预期、调节生产经营计划。
中国碳市场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围绕碳价的合理及稳定,中国碳市场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机制:1)一级市场方面,由于中国本身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强烈且长期以来使用基于碳强度的减排目标,因此
碳配额总量及分配均围绕碳强度展开,通过建立全球首个基于碳强度的碳市场以保障碳价相对合理;2)二级市场方面,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足,因此二级碳市场交易主体尚未完全放开、交易品种中缺乏衍生品、交易机制相对受限,市场调节机制是维持碳价稳定的主要手段。
全国碳市场:交易量方面,由于中国碳市场采用“碳强度+基准线法”的总量、分配组合,企业具有天然的
履约交易倾向,交易量高度集中于少数时段。碳价方面,因配额总量宽松且为免费分配,碳价低于全球其它主要碳市场,但基本反映了当前减排目标下的边际负外部性。同时,受限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碳市场参与主体及交易工具受限,碳价波动较大 。
区域碳市场:交易量方面,各区域“潮汐现象”显著,且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交易量差异较大;碳价方面,各市场成立初期均出现因企业交易热情逐渐转冷、碳价下行的情况,后期随市场发展,碳价
走势分化,碳价水平差异大。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碳减排让位稳增长;2)碳金融推进不及预期;3)碳配额总量供给过剩,不利减排企业上下游潜在受益环节。
本文来源于平安研究微信公众号,作者:陈骁、郝博韬,智通财经编辑:杨万林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