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
绿色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整个生产生活方式的
绿色低碳转型。尤其伴随着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推进,如何在最日常的生活场景——消费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更成为全社会及每一位公民的必答题。
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七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未来5-10年如何推进绿色消费做出部署,提出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费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在全社会逐步普及,绿色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普遍形态,这得益于我国对发展绿色消费的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明确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说,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创建绿色商场500多家,其中2021年新增将近200家;2021年前三季度,餐饮外卖
平台提供小份菜商家同比增长25.4%,购买外卖选择不带餐具人数已超1亿人次。
低碳经济形势下,新能源车推广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784万辆,占我国汽车总量的2.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据有关机构测算,相比传统燃油乘用车,现有新能源乘用车每年在使用环节减少
碳排放1500万吨左右。同时,二手车交易创历史新高,2021年交易量为1758.5万辆,同比增长22.6%。截至2021年底,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超过1000家,比2020年底增长30%。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薄昱民介绍,为科学有效推进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18项产品评价国家标准,印发了3批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产品目录,将19类近90种产品纳入认证范围,覆盖有机绿色食品、纺织品、汽车摩托车轮胎、塑料制品、洗涤用品、建材、快递包装、电器电子等产品,颁发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证书3.4万余张,获证企业1.6万余家。同时,还有涉及单一绿色属性的认证服务,如节能、节水、光伏、风电、环保、循环等认证项目,共颁发证书18万余张,获证企业2万余家。
国管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司长朱呈义介绍说,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约6.4万家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其中,80家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本级全部建成节约型机关。
明确四大方面22项重点任务,构建完整制度政策体系
“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的现象,绿色消费需求仍待激发和释放,促进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也需加快构建。”针对当前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副司长常铁威指出。
《实施方案》分别从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等8大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系统设计了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体系,包括四大方面22项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在全面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方面,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推行绿色衣着消费,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发展绿色交通消费,促进绿色用品消费,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绿色消费,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推进公共机构消费绿色转型等。
在强化绿色消费科技和服务支撑方面,推广应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产供销全链条衔接畅通,加快发展绿色物流配送,拓宽闲置资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等。
在建立健全绿色消费制度保障体系方面,加快健全法律制度,优化完善标准认证体系,探索建立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建立绿色消费信息平台等。
在完善绿色消费激励约束政策方面,增强财政支持精准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
价格机制作用,推广更多市场化激励措施,强化对违法违规等行为处罚约束等。
常铁威表示,这四个方面的制度政策体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是关键,“科技和服务”“制度保障”“激励约束”这三方面是重要支撑,整体上就构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绿色消费的完整制度政策体系。
针对《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强调,“将聚焦绿色消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标准、统计等制度体系,优化创新财税、金融、价格、信用、监管等政策措施,及时形成公平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