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师快讯】低碳专业毕业生:企业高薪抢人 人手5个offer不稀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碳交易网2022-02-04 23:50

低碳人才“炙手可热”,得益于行业高速发展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除此以外,建材、钢铁等八大重点行业也将被陆续纳入。
 
  “碳市场”让高碳排的企业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也给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碳交易相关企业1500余家。从注册资本来看,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51.3%。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成立于五年内。
 
  工科出身的刘钰照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进入能源企业,而是选择了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这是一家服务于政府重大政策规划研究、企业节能环保策划评估等项目的咨询机构。她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她去年在英国修读碳金融双学位期间的一段经历。
 
  “在英国大学做小组讨论时,我发现我的国外同学很少了解到中国政府在减少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他们误认为中国环境污染很严重。同时,中国企业一般不会参与国外第三方机构发起的碳披露,导致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在减排方面也做得很差。”当刘钰照试图向这些同学解释时,却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经验案例。这让她暗下决心,要接触更多“接地气”的项目,向世界展示完整、全面的中国减排故事。
 
  在入职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以后,她也找到了过去许多困惑的答案。
 
  “之前只接受工程训练时,我有时会感受到技术研究的迷茫:尽管目前在研究领域已经存在多种高精尖的能效提升方式,但实际并不能够真正被投入市场,发挥技术的效用,而市场中广泛使用的技术往往在研究领域看来已经非常过时。”刘钰照说,她也曾与学习政策、法律的同学进行交流,他们往往感受到无力感: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长期合作解决的问题,目前政策的效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来体现。
 
  走过了几个项目以后,刘钰照发现“政策、经济、技术之间,其实缺一不可。只有三者轮流迈进,互相调整,才能驱动低碳减排向前发展”。缺乏政策支持,高新科技将由于缺乏投资,成本高的缺点而无法得到推广量产;缺少技术革新,可持续发展政策将由于缺乏实际解决方案而无法落地。环境和能源问题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难题,更是政策和经济的研究课题。
 
  虎年春节前夕,刘钰照从上海回到了苏州老家。除夕夜,她和父亲坐在沙发上,父亲不止一次地敦促“好好干,你的工作大有可为”。刘钰照的父亲是煤电厂的一名资深工程师,她从父亲的话语里获得了更坚定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