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碳达峰

文章来源:和碳视角孟早明 宋飞2021-12-21 10:32

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公共机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公共机构通过碳排放盘查,摸清家底,为制定碳减排策略实施低碳项目提供数据依据。本文分析了公共机构碳减排技术及管理措施,识别了碳达峰路径,可以保证碳排放量进入平台期后不再上升。
关键词:公共机构温室气体碳达峰碳减排技术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重大国际会议、国内重要会议或考察中就实现“30Ÿ60”双碳目标发表系列重要讲话。2020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8项重点任务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30Ÿ60”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公共机构涵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多种类型,干部职工众多,是宣传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助推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窗口。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大,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公共机构数量约158.6万家,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约1.8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量48.6亿吨的3.7%。换算成碳排放量,约3.99亿吨,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3.5%。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地位重要,意义非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公共机构覆盖面广,是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全体人民意识转变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型方面,公共机构责任重大且潜力很大。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公共机构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和降碳减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一、公共机构节能实践基础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依靠财政资金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根据业务特点的不同,公共机构可分为党政机关、行政中心、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场馆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能源利用效率、示范引领机制、制度标准体系、管理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公共机构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政策制度基础
 
我国于2008年8月颁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并于10月正式施行,自此全国公共机构从管理和技术方面积极开展各项节能活动。“十三五”期间,我国公共机构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推广、项目管理、计量统计、监督考核、宣传教育等管理制度体系。围绕节约型机关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化改造、能耗定额管理等重点工作,推动出台3项国家标准和138项地方标准。印发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和应用指南,全国24个地区完成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考核手段不断强化,12个地区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纳入省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重点监管约8900家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进一步扩大面授、远程培训规模,培训人数达约334万人次。
 
2021年6月1日国管局、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间公共机构要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编制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指南,组织开展公共机构碳排放量统计,明确碳达峰目标和实现路径,结合实际深化公共机构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有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4亿吨以内;以2020年碳排放为基数,2025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7%,力争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根据通知安排,全国约158.6万家公共机构要进行绿色低碳化改造。
 
2021年11月16日,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方案》明确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国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用能效率持续提升,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89亿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总量控制在4亿吨以内,在2020年的基础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碳排放下降7%,有条件的地区2025年前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2030年前尽早达峰。同时,针对重点工作提出具体指标: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力争实现光伏覆盖率达到50%,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000个以上,力争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创建300家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示范单位和2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遴选200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方案》针对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出5大重点举措:加快能源利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建筑绿色低碳运行水平、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强化绿色低碳管理能力建设,并围绕重点举措明确了20项具体工作:着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项目、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提高建筑用能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提升公共机构绿化水平,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大力采购绿色低碳产品、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宣传、深入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干部职工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健全碳排放法规制度体系、开展碳排放考核、强化队伍和能力建设。
 
(二)节能减排效果
 
“十三五”期间,各级公共机构以能源资源降耗增效为目标,扎实做好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标准日益完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引领效应持续显现,节能管理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8.48千克标准煤/平方米,人均综合能耗329.56千克标准煤/人,人均用水量21.53立方米/人,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0.07%、11.11%和15.07%。同时,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电力、煤炭消费占比与2015年相比分别提升1.57%和下降5.17%。约6万家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3064家公共机构建成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76家公共机构遴选为能效领跑者,约6万家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
 
应该看到,尽管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到位、不明显、不平衡,市场机制运用不充分等困难和短板。有的公共机构办公室依然可见“长明灯”“不停机电脑和空调”等现象,有的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年度能耗达到35千克标准煤/平方米。这些问题说明,公共机构推进节能降碳的潜力还很大,仍需加大力度。
 
二、公共机构碳排放计算
 
建筑碳排放可分为四个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和拆除阶段。建筑建造阶段包括建材生产阶段、建材运输阶段和建筑施工阶段,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16.03%,拆除阶段所占比例为3.09%,而建筑运行阶段所占比例为80.88%,故综合考虑,公共机构碳排放主要考虑运行阶段。
 
1. 核算边界
 
对于公共建筑的运营排放,核算方法参考《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5〕1722号),物理边界为公共机构建筑物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区域,运行边界排放按照排放源类型,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是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等,是由公共建筑的使用单位(企业)自身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排放;间接排放是指公共建筑的使用单位(企业)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引起的排放,此时实际的排放源是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企业。
 
2. 排放源
 
对于某一公共建筑的运营过程,CO2排放源包括:
 
(1)固定燃烧源的燃烧排放,如锅炉、灶、干燥机、备用发电机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等。
 
(2)移动燃烧源的燃烧排放,如交通工具的排放等。
 
(3) 外购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公共建筑运营中使用单位(企业)外购电力、外购蒸汽和热水的生产过程产生的排放,这些排放是由建筑运营中使用单位(企业)的生产活动需求所带来的,但实际排放源属于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企业,是公共建筑运营中使用单位(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其它单位(企业)带来的间接排放。
 
(4)逸散型排放源的排放,如冰箱、空调、灭火器和化粪池等产生的排放。由于逸散型排放源所产生的排放数量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予考虑。
 
(5)新种植树木的排放抵消。建筑物周围新种植树木的温室气体的抵消。由于建筑物周围新种植树木的温室气体抵消的数量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予考虑。
 
(6)委托运输产生的排放。委托第三方承担运输产生的排放,统计起来比较复杂,容易重复计算,一般不考虑。
 
3. 气体种类
 
核算的气体种类仅指二氧化碳。
 
4. 核算方法
 
公共机构碳排放计算采用排放因子法。公共建筑运营的CO2排放总量等于公共建筑边界内所有使用者的燃料燃烧排放、购入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之和。
 
三、公共机构碳排放盘查
 
核算公共机构碳排放情况,摸清碳排放家底,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自2008年《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公布以来,各级公共机构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定期逐级向上报送能耗统计数据,但是统计报表中并不包含碳排放相关数据。而计算现阶段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是测算公共机构碳达峰总量和时间的重要基础。
 
各级各类公共机构应当依据碳排放核算标准科学合理界定碳排放计算范围,根据自身用能实际情况,以及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分别计算各能源品种的碳排放量,进而计算出直接排放量、间接排放量和排放总量。各地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依据汇总数据计算出本地区公共机构直接排放量、间接排放量和排放总量。只有在汇总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才可以科学合理制定公共机构碳达峰行动方案。
 
和碳公司参与了江西省南部某个区公共机构碳达峰方案编制工作,公共机构数量超过200个,建筑面积超160万平米,2020年碳排放量25000吨左右。主要包括电力、公务车汽油、柴油排放,各占三分之一。从排放组成来说,党政机关、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排放量各占三分之一。
 
四、公共机构减排技术分析
 
根据对国内外公共机构低碳技术应用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公共机构领域碳排放控制方面主要的四个技术特征:
 
一是设计阶段决定建筑运营产生的碳排放。由于建筑所在区域周边环境、气候条件、光照以及风向等因素对建筑运营产生的碳排放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零碳、零能耗等概念的进一步推广,零碳建筑设计理念将引入建筑设计规划阶段。如利用建筑布局加强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避免太阳直射;高性能的围护结构,防止过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建筑内,并减少热传导损失或渗透导致的热损失,利用各种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展建筑设计优化等。
 
二是强调被动式技术与主动式技术结合。通过加强被动式技术的应用,强化建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降低建筑原有传统能源的利用需求,并利用主动式技术弥补被动式技术对环境调节能力的不足。
 
被动式策略包括自然通风、高性能围护结构,如利用建筑形体形成自遮阳体系;使用保温效果良好的玻璃窗,采用保温材料,使外墙和屋顶具有较低的传热系数,良好的气密性,降低空气渗透导致的热损失。
 
主动式技术主要包括集中供热,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应用高效油烟净化等节能环保设备。运用智能管控、多能互补等技术实现中央空调能效提升,建设绿色高效制冷系统。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加强在设备布局、制冷架构等方面优化升级,探索余热回收利用,大幅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照明、电梯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照明系统全部改为LED高效光源,地下车库、停车位,公共走廊、楼梯间、厕所等场所照明选用声光感应开关,在部分人员停留时间段区域,采用红外感应传感器+智能照明控制方式,减少灯具开启率。
 
三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至关重要。加大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光热项目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公共机构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更新用于机要通信和相对固定路线的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时,原则上配备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充电基础设施数量,鼓励单位内部充电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
 
四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办公家具等废旧物品循环再利用;反食品浪费行动,坚持开展“光盘行动”等反食品浪费活动,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绿色办公行动。绿色办公行动,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统筹调剂余缺,避免闲置浪费。加速推动无纸化办公,倡导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采用节约型绿化技术,倡导栽植适合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抗旱、抗病虫害的乡土树木花草,采取见缝插绿、身边添绿、屋顶铺绿等方式,提高单位庭院绿化率,营造绿色办公环境,促进实现碳中和。
 
五、公共机构碳达峰路径
 
公共机构处于能源消费端,主要有两个碳达峰路径。
 
(一)利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用能结构持续优化
 
尽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或者不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直接排放,有效提高外购电力、热力等能源利用效率,减少间接排放。公共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化石能源消费从而减少直接碳排放:推进北方地区公共机构冬季清洁取暖,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改造,减少煤炭消费;推动机关、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食堂电能替代,实现全电厨房,减少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消费;加快淘汰燃油公务用车,积极应用新能源汽车,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汽油、柴油消费。另外,还可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购买绿电等措施,减少间接碳排放。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总量(特别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有效抑制用能刚性增长态势。从管理节能的角度,深入贯彻实施能耗双控制度,严格执行能耗定额管理,强化节能指标约束力。从技术节能的角度,新建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应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的达到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建筑标准,提升节能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节能,加大对数据中心机房、空调(供暖)、食堂等重点用能部位和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从行为节能角度,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降耗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六、结语
 
公共机构辐射影响力强,是示范引领的重要动力。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党政机关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节能减碳工作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从自身公信力和节能监管能力角度而言,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新的发展阶段,公共机构应该遵照落实《“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公共机构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一方面要制订碳达峰实施计划,通过节约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使用低碳产品、低碳出行等方式推进自身领域节能降碳,减少碳排放,整体上实现碳达峰、有条件的类型或单位实现碳中和;另一方面应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好在系统性变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将重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工程、能耗统计监测工程、绿色创建工程、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工程、绿色办公工程、绿色食堂工程、绿色数据中心工程、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公共机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要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创新活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一是推广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总结梳理公共机构低碳和减排的措施和先进技术,形成一定时期内可推广、复制的减排技术和措施清单并发布实施。二是运用市场化机制。鼓励公共机构开展能源托管服务。开展区域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区或园区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试点、用能设备电气化改造类项目试点以及供能端与用能端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项目试点,探索有效降低直接碳排放水平的有效模式。与金融机构共同研究绿色金融支持公共机构开展低碳转型升级的模式。三是探索碳普惠等新模式。试点推行绿色低碳出行、制止餐饮浪费等行动,探索完善对公共机构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公众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倾向有引导和督促作用的制度机制和利益机制。
 
作者: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孟早明  宋飞
 
参考文献:
 
[1]  “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6月1日
 
[2]  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7月
 
[3]  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的支撑体系研究报告.深圳市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0月31日
 
[4]  广东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关键性支撑研究报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019年11月
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孟早明  宋飞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