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以来的中国环境经济发展特征
按照上述分析框架,自2020年9月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环境经济发展趋势表现出以下几方面明显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上总体趋好,存在结构性短板。短期内经济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经济总量维持中高速(以中为主)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就2021年前3季度的经济增长而言,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
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在长期,经济增速则先快后慢,一直到2035年经济翻番,到2050年经济上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人均GDP从2019年的1万美元增长为2035年的2万美元和2050年的3万美元。如果届时能顺利实现3万美元的人均GDP,应该说14亿人的经济体量带来的总经济规模是非常惊人的,将在民生上和福利上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比照今天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长三角区域,也就是说2035年全国范围的普遍富裕程度就可以达到目前的长三角区域。这样的经济发展势头无疑是非常可喜的。与此同时,经济增长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结构性短板,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效率不高、创新不够和后劲不足等方面,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仍然离不开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只有改革和发展才足以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第二,生态环境保护上短期承压,长期转好。相比于经济稳步增长的态势,生态环境保护在短期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根据最新公布的环境公报,“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但与此同时,“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0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比59.9%。全国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城市PM2.5浓度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时有发生。”总体上,生态环境保护上的短期表现显然不如人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但在长期,生态环境保护将厚积而薄发,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特征。以
碳排放为例,到2030年为止的10年内,我国排放总量仍无法稳定地站在峰值上,但在10年后,随着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
碳排放总量将在越过峰值后出现下降,而且不断扩大下降的幅度,直至降到谷底。与碳排放
走势相似,其他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也将不断实现峰值,进入下降通道,进而极大地改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根据《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届时,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就不再只是某些地区的“专利”,而将成为全国各地的普遍常态。
第三,来看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基于以上经济侧与环境侧的分析,短期里经济与环境将处于相对“失衡”状态,不仅未能实现EKC曲线右侧的相对平衡状态,而且也并不是简单停留在EKC曲线左侧的“爬坡”阶段,而是处在从左侧爬坡向右侧下坡的关键转折期。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整体上仍没有彻底摆脱对污染排放的依赖,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呈现出两股相反的力量,前者继续加大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后者则在技术、制度、结构等层面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减缓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两股力量相互抵消、势均力敌,使得经济增量变得越来越绿色、健康,但经济存量部分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直至最终结构转化效应大大反超经济总量扩张效应。因此,在中长期,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要更为平衡,2030年碳达峰后经济继续以中速增长,直至2035年翻番,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水平(此时碳排放总量大幅降低),最终依靠低碳绿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上实现零碳绿色(2060年最终实现净零排放)。在中长期,正是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才使得两者相得益彰,经济与环境的长期平衡性无疑远远好于短期的平衡性。
第四,局部地区环境经济发展势头可喜。学界一直在关注并深入研究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包括环保法律法规与环境经济政策等)对经济发展的各种影响,研究发现,这些影响在地区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尤其突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体现出在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持续脱钩的总体特征。通过对这些区域(城市)的研究,我们发现,在经济上先行的区域目前也正走在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的前列,这意味着,前期坚持高速经济增长的成效已经慢慢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优势,最终改变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失衡关系,从失衡走向了平衡。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也就是在维系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平衡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等方面,一定要久久为功,长期坚持,才能带来效果。
总体上,目前我国环境经济发展处于从“挂钩”向“脱钩”的关键转型期,是环境经济低水平均衡走向高水平均衡的转折期,有必要加大各方面的制度与政策力度。有几方面工作需要注意:
第一,在环境经济发展中,主要的矛盾仍然在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金融发展,这个总体特征没有改变,不能在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在环境经济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经济矛盾的办法是“脱钩”的条件下持续发展经济和金融,而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来换取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在环境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推动了金融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一定要深度把握最新碳中和前沿技术,在把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利用资本的力量来保护生态环境。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