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谁来为拯救地球掏钱?》:实现碳中和,人类要花多少钱?法媒算了一笔账……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网碳交易网2021-11-04 13:11

法国《世界报》网站10月19日发表题为《气候变化:谁来为拯救地球掏钱?》的文章,作者是埃里克·阿尔贝。全文摘编如下:
 
要让升温幅度保持在1.5摄氏度之内,人类总计还可以排放3250亿吨二氧化碳。按照目前的速度,这一“碳预算”将在8年后耗尽。如果按2摄氏度的升温幅度计算,该预算能维持25年左右。每一次的额外排放都意味着,全球变暖更加严重。
 
实现碳中和成本高
 
全球各国在2015年通过的《巴黎气候协定》中承诺实现的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一个因素来解释:经济。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正如欧盟所承诺的那样——就必须变革电力系统,关闭煤电站,停止使用燃油车,用热泵取代暖气,发明新的钢铁和水泥业工艺……这是既庞大又昂贵的工程。
 
全世界试图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如何为生态转型融资?谁掏钱?
 
让我们从和一位“乐观主义者”——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对话开始。阿代尔·特纳笑着说:“我认为,实现将全球变暖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为30%。”这位英国人在2008至2012年间担任英国气候变化问题委员会主席。该机构在气候变化战略方面为英国政府提供咨询。他现在组建了能源转型委员会这一智囊机构,寻求确定能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最可靠方案。他的结论是:“到2050年气候转型将对生活水平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产生零影响。”显然,在经济上,人们不会因这一转型而蒙受损失。他马上纠正道:“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型没有成本。”
 
他设想的方案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必须实现电力生产“绿色化”,包括发展风能和太阳能(他认为还有核能);其次,经济必须“电气化”——汽车变为由电力驱动,推广电力供暖,钢铁生产行业开始使用电弧炉……
 
一开始,转型成本会很高。但从长远看可以省钱。典型的例子是电动汽车,买的时候价格偏贵,但用起来更经济。电力生产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风力涡轮机或太阳能电池板一旦安装好,运行起来非常经济。
 
全球面临投资高墙
 
因此,为了实现转型,全球面临的是一堵真正的投资墙,跨过后才能期望从中受益。国际能源署估计,仅从能源部门看,到2030年,每年就需要4万亿美元的投资,这相当于目前投向绿色能源的资金的三倍以上。经济学家一致认为,需要额外拿出GDP的2%到3%用于投资。
 
2010至2019年间,包括所有行业在内,全球在该领域的投资平均占GDP的24.3%。经济学家让·皮萨尼-费里在最近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撰写的一篇关于气候转型的论文中指出,追加2到3个百分点并非无法实现的事,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这一增幅绝非微不足道”。
 
全球投资增加自然意味着资金流重新分配,进而形成减少消费的趋势。特纳举了个例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购买一个热泵大约需要1.5万欧元。这必然意味着减少外出就餐、度假或娱乐的支出。”这同样适用于宏观经济层面。简单来说,即使在到2050年净成本为零的“乐观”设想中,这种转型一开始也会导致今后15年里购买力下降,然后收益才会显现。
 
气候转型将导致经济组织发生同样深刻的变化。就像西方曾经关闭煤矿一样,整个行业都将消失,并被其他行业取代。我们在为失去工作的人提供社会支持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英国电力供应商奥沃能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部经理丽贝卡·希顿说:“英国有1200名热泵技术人员,13万燃气锅炉技术人员。”得把这个比例颠倒过来。
 
麦肯锡咨询公司详细分析、计算75个部门的数据后得出结论:到2050年要实现碳中和,仅欧盟一地就需要每年近1万亿欧元的投资。研究报告的撰写人之一塞巴斯蒂安·莱热说:“已投向碳密集型资产和技术的8000亿欧元必须转向其他低碳活动,此外还需要1000多亿欧元。”
 
无法单靠私营部门
 
谁来掏钱?私营部门吗?麦肯锡的回答是,只能一部分靠私营部门。该公司认为,只有39%的必要投资目前可以盈利。
 
结论是明确的:如果希望成功转型,就必须设立温室气体排放收费制度。欧盟已经在这样做了,但只是在能源生产、重工业和境内航空领域。这一行动的范围必须扩大到所有领域。皮萨尼-费里指出,这并不出人意料,“从根本上说,脱碳意味着,对一种原本免费的资源(二氧化碳的产生)进行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经济增速会保持原样。可能不会“衰减”,但至少会放缓。当然,如果我们不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冒着承担灾难性气候后果的风险,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