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转型给汽车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碳交易网2021-09-07 15:42

门之一,其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汽车企业作为产业转型的主体,实现减碳目标将面临严峻挑战,也将迎来重大机遇。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的“开幕大会:国家双碳目标与汽车产业低碳、安全发展展望”中,汽车企业嘉宾就应对低碳转型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辩证看待“双碳”目标要求,树立全生态协同发展的意识,推动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认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庞大的存量规模和日益扩大的增量规模的双重挑战,但也带来了重大机遇。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王国强指出,汽车产业在产品和商业模式层面凸显出低碳化、数字化、共享化、生态化和产业链区块化演进趋势,正在深刻改变着汽车产业现在和未来的走向。‍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指出,汽车产业面临新赛道、新产品、新政策的全面变革,紧跟国家“双碳”战略,并具备更高创新效率、更快转型速度的企业,才能优先获得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
 
在如何推进全行业协同降碳方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要以汽车企业为主体,全产业链、全产业生态共同努力,打好“协同战”“系统战”,要加强产业链的联动与协同,减少全产业链的碳排放,要立足于全产业生态,加强碳足迹管理,降低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提到,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汽车原材料端、生产端、使用端、回收端等,都会产生碳排放。车企需要在各领域加深合作,共同实现汽车行业的绿色低碳化。统筹协同如何发展,如何处理好存量和增量关系,是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强调,要带动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脱碳,加强车用材料再次利用,有助于缓解车用材料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推进燃油车节能技术升级双轮驱动,实现汽车产业低碳转型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提到,随着我国低碳及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比例的不断上升,电动汽车的减排优势将会更加凸显,换电模式能提高动力蓄电池使用效率,提升纯电动汽车减排贡献。此外,要克服单一技术路线在节能减排、场景运用等方面的局限,推动多种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因此,东风公司在传统车领域以绿色高效为重点,同时,坚持电动、混动、氢动等绿色低碳技术路线并举,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认为,我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既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抓住突出问题,立足当前求实效,又要着眼长远系统谋划,明确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持续降低燃油汽车的油耗。多家企业在会上透露了低碳发展规划。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王国强介绍了中国一汽的新型绿色近零碳排放发展新道路,到2025年全集团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超过20%,自主乘用车占比超过30%,到2030年争取实现绝大部分自主乘用车电动化。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认为,“十四五”期间应紧抓绿色电气化和智联化两个发展新机遇,2025年全集团整车销量力争达到350万辆,新能源销量占比超25%,力争新能源汽车在自主品牌占比达到50%。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介绍,长安汽车全面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到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2030年成为世界级品牌,销量将达到45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60%。‍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缝村早苗提出,未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先进市场,2030年EV、FCV比例提高至40%,2035年提高至80%,2040年达到100%的目标。今后将继续扩大HEV和PHEV产品,五年内在中国市场将投放10款EV‍。
 
以全面创新驱动为主线,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强化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科技创新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推进“绿色东风2025”和“科技跃迁”行动,从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生态入手,加快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绿色工艺和低碳制造技术应用,推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节能减排。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低碳产品创新方面以降低混合动力车型碳排放和能耗为抓手,下一步将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在低碳制造方面,建设一批如废水零排放工厂、光伏太阳能智能工厂等高效率低排放的工厂;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迭代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创新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并加强汽车、蓄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相关产品报废回收技术和产业布局。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强调,新赛道、新产品、新政策,本质上都源于新技术革命在汽车这一载体上的充分应用。掌握核心技术要素的企业将获得更强的话语权,为未来竞争奠定基础。
 
同时,多家企业也指出,应通过科技创新,强化供应链韧性。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明确了思维、技术、产品、工艺、生态五大创新领域,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效益和效能,做强新供应链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双链韧性和动力。江汽集团从轻量化技术攻关推动减碳节油,推动产品平均能耗每年降低5%以上,并实现纯电技术平台研发,取得蜂窝电池关键技术成果。加强车用材料再生利用是产业链深度脱碳的支撑点,在生产制造碳减排环节,通过用料回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减少能源使用量,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