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经济领域的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碳达峰、
碳中和”,各种蹭热度爆炒概念、喊口号响彻云霄。随着中央及时的坚决纠正运动式“减碳”,“双碳”目标也将从理想主义的狂热走向“统筹有序,科学降碳”。
冷静思考,“双碳”提出的初心是什么?对于全世界,当然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但对于国内,更多的还是考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全国
碳市场的推出时机上,更是体现了这一初衷。欧洲
碳市场是在欧洲整体已经碳达峰之后推出的,而中国的碳市场,推出的时机却是碳达峰之前。众所周知,中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都占了全世界50%以上,而总发电量也是全球第一,其中煤电比例还相当高,其中不乏落后产能。要想完成碳达峰的目标,首先就是控制产能、淘汰落后,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发展阶段。因此,在全国碳市场的初期,配额分配也会广泛使用基准线法,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继续上马“两高”项目,那更是无异于饮鸩止渴,离“走火入魔”更近一步。
“主要是防止左其次是警惕右”。“大干快上”式的“减碳”,动辄提前实现“双碳”目标,或者言必称
新能源、零碳云云,伤害的是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脱离了经济发展规律,就和当初的“大炼钢铁”如出一辙。“蹭热度、喊口号”式的“减碳”,本质上是把“双碳”变成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最终也无法完成“双碳”在经济领域的历史使命。
碳中和的实现是个长期的过程,有梦想最终也一定会实现,但绝对不是简单的过程。有中国特色的“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将会是两三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