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应充分认识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任务带来的变革性、重塑性机遇,切实承担起时代重任,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推动形成
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比发达国家付出更大的努力。山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短期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
试点的逻辑起点。山西作为全国唯一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
试点省份,承担的试点任务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具有示范意义。低碳转型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试点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必须自觉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试点任务统筹推进,以低碳为导向引领综改试点各项任务落实,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山西智慧,让碳达峰碳中和山西方案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样板。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倒逼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催生了新机遇,有利于抑制不合理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加速推进煤炭绿色和减量开采,减少煤炭消费,推动风电、光伏、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有利于推进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新兴产业低碳化发展;有利于加快绿色交通、
绿色建筑,引导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局统筹、战略谋划、整体推进,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全面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节能减碳,协同推进减碳技术与减碳制度创新,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的前提下,稳定煤炭生产总量,严控煤炭新增消费。加快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动煤电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有效降低度电煤耗。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和比重,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
清洁能源。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实施节能低碳改造,严控“两高”项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提升产业低碳发展水平。探索开展投资项目“碳评”制度。
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将降碳要求贯彻各领域,调整和健全投资、
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完善能源
价格政策,发挥价格机制作用,打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快车道。完善投融资政策,严格控制高碳项目投资,加大对节能环保、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大力推进
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做好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加快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揭榜挂帅”机制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加快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布局一批节能减碳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研究项目,加强现有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新型节能材料、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攻关。加快氢能、燃料电池、大规模储能等新一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与智慧能源协同应用,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夯实技术支撑。
加快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高铁路承运比重,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降低交通运输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推动客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绿色货运,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快构建便捷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倡导轨道交通、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严格建筑节能,加快推进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节能环保装修材料。
加快促进生态固碳、农林增汇。严格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稳定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固碳作用。持续开展大规模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全面开展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提升造林成林率,提升林业固碳能力。加强湿地、草原保护与恢复,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增强储碳能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强生态农业
碳汇。
加快培育节能意识、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提高全民节能低碳意识,培育形成节能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广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绿色出行、节水节电节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引导消费者增强低碳消费的环保意识,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拓展节能绿色产品消费市场。强化企业生态环保责任,加强对节能减碳的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的宣传报道,营造节能低碳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王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