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市场发展情况概览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21-07-06 08:24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分析,截至 2020 年,全球共有 61 项已实施或者正在 规划中的碳定价机制,包括 31 个碳排放交易体系和 30 个碳税计划;覆盖 46 个国家和 32 个次国家级司法管辖区。
 
2019 年各国政府从碳定价机制中筹集了超过 450 亿美元的资金,2019 年 增幅(10 亿美元)低于 2018 年(110 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 2019 年欧 盟碳交易体系(ETS)价格趋于稳定。全球源自碳定价机制的收入近一半 用于环境或更广泛的发展项目,超过 40%的收入用于一般预算,其余部分 用于减税和直接转型。
 
尽管碳价在许多司法管辖区不断提高,但仍远远低于实现《巴黎协定》目 标所需水平。据碳价格高级别委员会估计,若想以高成本效益方式减少碳 排放,碳价在 2020 年前至少需达到 40-80 美元/吨二氧化碳,2030 年前达 到 50-100 美元/吨。然而,当前碳定价机制所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 只有不到 5%的价格达到这个范围,约一半的排放量价格低于 10 美元/吨。据 IMF 估算,目前全球平均碳价格仅为 2 美元/吨。诚然,合理碳价的形成 取决于当地条件、碳定价工具的角色以及其他气候政策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司法管辖区因此可以选择实施碳税或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可以选择在碳排 放交易体系启动初期采用较低碳价,并随着企业对定价政策不断熟悉而逐 渐提高碳价。但总体来说,与前两年问题类似,目前的碳价仍然过低。
 
众多公共和私营部门正通过国际合作推进脱碳战略实施。模型显示,在 《巴黎协定》第 6 条规定下的国际合作可以将实施国家自主贡献的成本降 低一半左右——相当于节省 2500亿美元(截止 2030年)——或增加 50% 的减排量(与国家间不合作,单独行动的情景相比)。然而,第 6 条框架下 国际合作的规则制定仍进展缓慢。这主要是由于,第 6 条规则涉及诸多难 以解决的问题,如是否将《京都议定书》碳信用额度适用到《巴黎协定》 下,是否/如何对减缓成果转移进行征税用以投资脆弱国家的适应型项目, 以及如何确保全球总体减排目标的实现。尽管如此,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提 出有益思路,探讨国际合作如何产生稳健的减排成果,如何改善基础设施 以跟踪相关活动。
 
市场对碳信用兴趣激增。这其中,碳汇项目首当其冲。过去五年,碳信用 市场的 42%资金来自林业。原因可能在于,碳汇项目具有降低排放成本的 巨大潜力,同时还能产生额外共同收益。因此,与人们对基于自然的解决 方案的兴趣相类似,林业产业的碳信用也受到关注。然而,工业气体、可 再生能源和逸散性排放行业中的传统型碳信用交易活动仍然占据了很大的 市场份额。
 
碳信用交易活动开始逐渐转移到“京都机制”之外的项目中。过去,清洁 发展机制(CDM)经常在碳信用活动中占据支配性地位。但在 2012 年CDM 市场价格暴跌之后,CDM 项目交易趋于稳定。企业在自愿市场上保 持活跃,独立信用机制下的碳信用几乎占到 2019 年总量的三分之二。同 样,各国政府也在发展国内碳信用机制。这些项目不仅会为当地带来收益, 还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国内碳定价政策。目前,只有两个国 家级运作的碳信用机制(在日本和韩国),允许使用国际项目减排量。
 
国际 民航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是一项强制国际航空公司递交适当碳 信用额度的国际航空补偿机制。围绕 CORSIA 基准线设置的问题,各方当 下正展开讨论。未来 CORSIA 可能带来对碳信用需求的增长。
 
为保证整体协同性,必须提升信息透明度并就碳信用机制标准达成共识。越来越多的区域、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独立的碳信用机制,这为各机制之 间的协同和减排量含义的统一带来了挑战。对于碳信用机制来说,关键是 要保证协同性和避免重复计算。
 
为减少碳排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内部碳定价的方式。2019 年, 约 1600 家公司透露已经使用或在近两年内打算启用内部碳定价的方式。随着更多企业提出净零排放目标以及更多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施压,用内部 碳定价来减少供应链排放的办法在未来有望进一步得到普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