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洲的低碳发展路径备受瞩目。欧洲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欧洲
绿色新政》提出,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水平减少50%-55%,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且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脱钩。
如何看待欧洲低碳之路?它对中国有何启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又需有哪些考量?近日,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岳光溪,从中寻找答案。
一分为二看待欧洲低碳之路
在加速能源转型、实现低碳发展的努力中,欧洲和中国具有同向的目标。在绿色发展战略上,欧盟的做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刘吉臻,同时担任着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多项重要职务。他认为,欧洲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中,其理念和部署,都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欧洲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欧洲电网的互联互济以及欧洲电力市场的建立,都值得中国深入研究和借鉴,但仍应客观看待欧洲低碳之路。
刘吉臻举例说明,过去几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高,但背后是电价的急剧飙升。
对此,岳光溪院士也认为,应该一分为二理性看待欧洲低碳之路。
作为洁净煤技术领域的
专家,岳光溪表示,欧洲国家在推动
绿色建筑发展,倡导
节能减排方面特别值得中国学习,其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有效缓解了环境压力。但基于国情差异性和资源禀赋特殊性,中国仍应坚持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道路。
“中国人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能跟着国际上的声音人云亦云。在
碳排放的问题上,控制
碳排放尺度等方面,应实事求是,以科学眼光去看待。”岳光溪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