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碳交易网2021-05-21 17:28

  中国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成为当下的热点。从官方日前发布的文件不难看出,在国家层面上,“30、60”目标已经十分清晰,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5%左右。向“双碳”目标进发,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全面向低碳化转型。这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一致的背后,是一场方兴未艾的能源革命。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李政近日在出席会议时表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而油气系统甲烷是非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切入点。在李政看来,尽管油气系统甲烷排放占全球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甲烷排放的五分之一,总量不算大,但经济性较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甲烷控排有待进一步改善。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甲烷排放最多的国家,其能源行业的甲烷排放大约占全国甲烷排放的50%左右。事实上,控制甲烷排放,对减缓气候变暖,改进空气质量,促进能源清洁化都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及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的研究报告都揭示过甲烷减排对减缓气候变暖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现“双碳”目标的另一个主要组成是电力系统的转型。“在电力行业转型、碳达峰的过程中,供电成本一定会上升,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希望电价越来越低。因此,如何匹配两者的关系,需要对供电成本问题提前做好安排。”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在近日中新网国是论坛上坦言。
 
  不言而喻,能源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性投入之一,能源成本、价格的变化对经济、居民生活会带来直接影响。能源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往往是有代价的。在与低碳能源体系相耦合的新技术、新业态尚未成熟甚至前景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如果不计“外部性成本”,传统能源的高效减排以及清洁低碳能源的利用,势必会导致整个能源使用成本的上升。
 
  蒋莉萍表示,电力行业转型过程中,仍要遵循能源电力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远可持续、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电力供应这一最根本目标,以供应成本最低来优化电力行业转型的路径选择,这就需要做多情景、多方案的比选。
 
  “我国计划于2030年实现12亿千瓦以上的风电、太阳能的装机,在这个目标之下还需要细化很多问题。比如结构问题,太阳能分为太阳能光伏和光热两种,又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比重和比例应该怎么安排,这些都需要全国一盘棋去统筹考虑布局。”蒋莉萍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2.8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3亿千瓦,合计达5.34亿千瓦。为实现“双碳”目标,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意味着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还将至少增加6.66亿千瓦。为此,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为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光伏新能源产业是“双碳”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绿色能源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迅速发展,光伏已超过风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低碳化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从双循环角度来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低碳发展更重要的可能是带来一场社会变革,如果我们的发展思路不把能源问题放到与水、资源、土地资源同等重要的位置去要素化考虑,可能会忽略很多发展潜力和空间。”蒋莉萍表示,能源服务能力是各个地区公共服务能力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希望各地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把能源问题要素化地纳入到地区发展及低碳转型规划中。
 
  能源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和必然选择。南存辉建议,加快碳中和目标实现,很大程度上基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从政策端,各有关部门应关注顶层设计,注重健全交易体系,强化多层次政策引导。在市场端,作为更安全、更环保、更便宜和更方便的能源,光伏将在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成为主要力量。因此,可以预见,商业投资将继政策支持成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持续推进能源格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