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首次部署“双碳”(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不到5个月,中信集团(香港上市
平台中信股份,00267.HK)给出了自身的“双碳”承诺时间表:力争于2025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
碳中和。
与“3060”的政策时间节点相比,中信的时间表提前了,5月10日,在中信集团“双碳”研讨会中,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披露了上述目标。奚国华进一步阐述了,在碳中和的路径下,这一目标的定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生产过程实现低碳甚至净零碳运行;二是经营模式兼顾环境与经济效益;三是通过产业链助力全社会
碳减排。
作为一家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准金控”平台,与其他企业相比,中信因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业务格局,于双碳计划中正在寻找自己的特色路径。中信的实业群中,传统产业占据一定比例,自身需要减排,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
绿色转型,同时,中信还强调要通过实体企业的业务带动和放大产业链和生态圈的低碳效应;金融则需要服务产业的低碳转型,加快
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发展,同时,在底层资产评估体系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处理好风险和机遇。
时间紧,任务重,措施直贯而下。
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鹤新在致辞时表示,中信集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担负起金融和实业的使命,并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积极支持
低碳经济,助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提升。
奚国华介绍,中信集团考虑成立绿色发展委员会,将自上而下细化集团到各级子公司的双碳目标战略规划,完善集团全口径的碳核算工作,研究制定双碳损益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确保战略规划可回溯、可监测、可评价,同时还将每年定期发布双碳战略执
行情况白皮书。
在业务布局上,中信集团将会调整业务机构,可转型的改造,无法转型的坚决退出,同时还将制定业务与投资的绿色负面清单;另一方面将提高绿色低碳业务的比重,以战略投资的形式拓展在
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领域的布局,加快绿色金融投融资产品创新,深入参与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前瞻布局
碳金融衍生工具创新。
在下一步的具体工作中,中信集团将会推进“两增一减”,“第一个增”体现为绿色金融为产业低碳化转型提供融资解决方案;“第二个增”体现为实业发展以放大产业链和生态圈的低碳效应为己任;“减”体现为集团存量中高碳业务、高环境影响投资要积极推进低碳转型,新业务布局要以低碳减排、低环境影响为原则。
变动是为了适应更大的变动。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参与了上述研讨会。
赵鹏高介绍,目前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抓紧编制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导各地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周诚君则表示,落实“30·60目标”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有些资产将面临转型风险。有些金融机构从监管考核指标看很健康,没有大的问题,但相当部分资产都是碳密集或高环境影响的,就可能会面临较大资产重估风险。目前,中央银行正在考虑对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评级,并作为部分政策的参考依据。
实体企业的“碳账本”
中信戴卡总经理武汉琦的“碳账本”算得很清楚:在2020年中信戴卡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795万吨(含部分产业链上下游的碳排放量),随着降低碳排放措施的初步应用,至2023年将会逐渐走低。随着产量的攀升,在2023年-2025年时会出现一个快速攀升,并最终在2025年达到峰值,此后随着碳排放措施的全面应用,逐年下降,从2040年进入中和期,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中信戴卡成立于1988年,是中信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大陆第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目前产品包括汽车铝车轮、底盘系统、动力总成等等,其产品方向主要聚焦轻量化,年产销量为65万吨左右。
在此之前,根据中信戴卡的测算,通过轻量化、清洁能源材料、生产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方面的一系列措施,中信戴卡已经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万吨,其中清洁能源材料的使用每年减少了碳排78万吨,轻量化产品减少碳排50万吨,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7.5万吨。
在上述基础上,要实现2025年达峰,2050年中和,新的减碳空间要从哪里挖掘?
据武汉琦介绍,中信戴卡将进一步应用镁合金和碳纤维等轻量化效果更加明显的材料。如相同尺寸的车轮产品,镁合金轮比铝轮减重15-20%;碳纤维材质减重30-50%。公司已实现了镁合金变速箱壳体、碳纤维车轮等产品的批量化供货。
生产制造的全流程优化可以进一步拓展减碳空间,通过产品精准设计、装备改善、技术提升、工艺优化等措施,实现减重、节能、提效,可在现有基础上再降低5-8%的二氧化碳排放。
水电铝的使用也被寄予厚望。水电铝即用水电生产电解铝,中信戴卡测算,以水电铝替代火电铝可以减少75%的二氧化碳排放。武汉琦介绍,目前中信戴卡水电铝用量为6.5万吨,占比10%,计划到2025年提升至45%,每年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5万吨。
铝材属于中信戴卡的上游产业,且目前中国水电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且可开发容量有限,水电铝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要实现水电铝使用占比的提升,完成2025年占比提升至45%的既定目标,中信戴卡计划向上游材料端延伸。
产业链的延展不仅源自于中信戴卡自身产业布局的需求,也是碳减排目标主观和客观倒逼,武汉琦介绍,目前宝马、大众等诸多汽车厂对供应商的碳减排提出了明确的严格要求。
上述中信戴卡的减排计划和基于此的战略调整正在中信集团非金融板块推开,按照目前的计划,中信集团要实现实业子公司的全流程低碳运行。
奚国华介绍,中信泰富特钢正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方面入手,优化产品结构、创新冶金工艺、提升工厂效率。中信泰富能源正通过提高机组效率、增强调峰灵活性、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等方式推动火电绿色转型,并加速清洁能源业务布局;引进基于木本泥炭工程化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技术,改善土壤质量,提升生态
碳汇。
金融板块的挑战与机遇
上述产业板块的低碳转型需要一系列的产业调整,调整中的基础投入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这一轮“碳缩表”的进程中,金融行业也处在挑战和机遇的十字路口。
“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碳中和对金融体系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既孕育了新的业务机会,也蕴藏着未知的风险。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体系的搭建,引导和激励资金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碳中和目标下的投融资活动,”奚国华说。
挑战来自何处?
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仍然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意味着金融业的资产中有相当比例也分布在这些行业,而双碳目标必然会从底层上改变对这些资产的评估逻辑,从而对金融业务带来挑战。
“有些金融机构从监管考核指标看很健康,没有大的问题,但相当部分资产都是碳密集或高环境影响的,就可能会面临较大资产重估风险,”周诚君表示。
奚国华也提出,必须重视研究传统高碳行业转型下的信用风险,做好存量信用业务的风险研判与增量信用业务的方向规划。
机遇又来自何处?
按照国际机构的测算,中国实现碳达峰的相关基础设施投资需要16万亿美元,而目前的绿色信贷余额约为12万亿人民币,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差额。周诚君认为,围绕这一差额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是金融业服务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基于中国产业结构,周诚君认为转型金融是金融业非常好的机会和舞台,也强烈呼吁各方金融机构研究和重视转型金融。
奚国华表示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发展,既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把握业务蓝海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
此外,周诚君提示了金融业参与
碳市场运营中的机遇。在周诚君看来,
碳市场不是一个简单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把它做大、做强、做好,要有交易量、流动性,有比较好的
价格发现机制,真正产生正向激励约束机制,有力支持低碳转型,因此也要按照金融市场的逻辑、规律来建设碳市场,而且是以期货产品及其交易为主的市场,这也需要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
作为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准金控”平台,中信的金融板块被寄望服务产业绿色低碳化的转型,同时,也处于上述挑战和机遇之中。
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板块将做好以下六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规模与占比,加速绿色金融商业模式创新,深化转型金融的发展。二是探索参与
碳交易与碳金融市场,布局未来的新业务蓝海。三是以金控平台为载体,深化内部的绿色金融业务协同,并强化风险管理。四是深化集团的产融协同,助力集团实体板块的高质量发展。五是积极参与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建设。六是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国内标准的完善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作为集团主要金融子公司之一,中信银行将金融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写入三年发展规划。2021年绿色信贷规模将比2020年有大幅提升,其中重点加大清洁能源领域的投放。
中信银行方面介绍,早在2018年就已成立了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为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在资源配置上,2021年中信银行将配置绿色信贷专项额度。在考核政策上,大幅增加对下辖经营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考核比重。此外,中信银行将研究完善ESG管理工作,加强企业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统筹与协同
中信样本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家拥有超过8万亿资产规模,横跨金融和实业的庞大集团,当政策哨声响起之时,其双碳路径也必然面临更多复杂的情况。
顶层设计的统筹是首当其冲的措施,其中涉及计划的制定、组织架构的调整等诸多方面。“碳中和对全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我们必须从全局高度,做好形势研判,完善规划部署,做到减碳‘一盘棋’,”奚国华表示。
按照中信的计划表,首先将深入研判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态势、转型进程和变革路线,确保双碳目标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其次,中信集团要考虑成立绿色低碳发展委员会,自上而下细化从集团到各级子公司的双碳目标战略规划,完善集团全口径的碳核算工作,研究制定行业双碳损益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确保战略规划可回溯、可监测、可评价。
最后,中信集团将每年定期发布双碳战略执行情况白皮书,依托公司治理机制,强化中信股份和各级上市公司、发债主体等的ESG信息披露质量。
作为一家准金控平台,中信正在不断协同其内部的金融、实业资源,以期更为有效实现双碳目标。
奚国华介绍,在“十四五”时期,中信将自身业务分为了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五大板块,构建金控、产业集团、资本投资、资本运营、战略投资五大平台,并以整合、协同和拓展的三种方式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双碳的目标下,中信集团正在推动五大板块间的协同,其中既包括综合金融对实业板块低碳的融资支持,也包括实业板块之间的产业协同。
首先,综合金融服务板块可以以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为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提供资金支持,并将通过发挥金融渠道toC客户资源优势,提高新消费板块引领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的能力;将通过绿色ABS、REITs等多元化金融创新手段为新型城镇化板块注入能量。
第二,先进智造和先进材料板块将聚焦生产场景的协同,通过深化绿色低碳研发,拓展绿色低碳业务,稳定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关系,做强中信绿色低碳制造品牌。
第三,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板块将聚焦生活场景协同,通过整合客户资源,深化数据分析利用,实现生活场景与城市管理的全链条绿色低碳运行,做强中信绿色低碳消费品牌。
“与其他企业和金融机构相比,中信集团一个很大的优势是金控和产业并举,这不仅为集团服务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且对于集团自身在整体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非常有利”,周诚君表示。
周诚君建议中信集团在并表进行碳核算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各项业务、技术和系统协同。一定程度上,可以探讨着眼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联交易”、“交叉补贴”,要发挥好协同效应。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