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碳中和约束下的供给侧影响的讨论,常对比 2016-2017 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彼时 中信钢铁指数、中信水泥指数、中信煤炭指数在 2016/5/18 至 2017/4/13 期间分别上涨 40%、 65%、28%。
我们认为,中国碳市启动,对于供给侧带来的边际影响,更贴切的参照或是, 对欧洲碳市诞生初期,欧洲高排放产业供给侧变化的复盘。我们聚焦三个问题:1)欧洲碳 市启动后,纳入行业绝对排放量有无明显降低或增长斜率明显放缓,2)纳入行业绝对排放 量的变化是否主要是由欧洲碳市驱动的,抑或是其他因素,如增长放缓的连带效应,3)如 果欧洲碳市是明显的驱动因素之一,主要通过产能约束实现,还是降低碳排放强度(即单 位产量的碳排放量)实现。 欧洲碳市采用分阶段纳入的方式约束高排放产业的负外部性,2005 年-2008 年为第一阶段, 纳入电力与热力、钢铁、建材、石油化工、造纸等,2009 年-2012 年为第二阶段,补充纳 入国内民航(2012 年纳入),2013 年-2020 年为第三阶段,补充纳入有色金属(铝)、基础 化工,从而完成对于电力与热力部门、工业部门、交运部门的较全面覆盖。 初步地,从纳入碳市场的行业的碳排放变化趋势来看,电力与热力部门在 2004 年之后有明 显的从排放斜率放缓至排放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中多数细分行业在第一阶段碳排放量上 升(且斜率较 2002-2004 有小幅提高),自第二阶段开始趋势性下行,民航自 2012 年纳入 碳市场后碳排放量先将后增,2019 年排放水平较 2011 年仅小幅下降。
其次,我们将碳排放情况按照产能(政策驱动指标)、产能利用率(经济驱动指标)、排放 强度(政策与技术进步驱动指标)三个维度进行拆解,以尽力剔除经济周期波动与潜在增 速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提炼出碳市场等政策对排放的影响。 1)欧洲钢铁行业:碳市场开启第一阶段(2005-2007),欧洲粗钢碳排放量从 134mt 上升 至 138mt(+3.0%),其中,粗钢产能从 238mt 扩张至 241mt(+1.3%),粗钢产能利用率 从 85.2%提升至 87.1%(+2.3%),排放强度从 0.660 下降至 0.658(-0.3%);2)欧洲铝行业:碳市场第三阶段的首三年内(2013-2015),欧洲有色碳排放量从(欧盟未 披露单独铝行业的能源消耗相关碳排放,此处我们以有色整体代替,有色中铝生产的碳排 放量占比最高)从 11.89mt 下降至 8.71mt(-26.7%),其中,原铝产能从 8.412mt 上升至 9.005mt(+7.0%),产能利用率从 94.3%下降至 84.1%(-10.9%),排放强度从 1.50 下降 至 1.15(-23.3%)。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从上述分析可得,1)碳市场等机制对欧洲高排放产业的减排影响或主要体现在碳排放强度 端的改善(即技术改造、能效提升、电力热力结构优化等),2)供给约束在市场第一阶段 的钢铁与第三阶段初期的铝当中均并不显著,上述两个领域产能均有阶段性扩张,且扩张 的斜率较此前趋势并无明显下行,3)经济强度因素是驱动欧洲周期行业碳排放量较强的因 子,其贡献量不低,尤其是 08-13 年之间欧洲先后经历次贷危机、欧洲危机两轮经济危机 冲击,周期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行,导致碳排放量被动下降。 进一步地,为了检验上述观察所得结论,我们进一步查阅了相关机构对于欧洲碳市纳入企 业的调查问卷等信息。KfW(德国咨询机构)与 ZEW(Centre of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联合发布的 CO2 Barometer 2016,对 825 家纳入欧洲碳市管辖的德国企业发 放调查问卷,反馈企业涵盖约 40%的德国碳排放量,具有较强代表性;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调研结果显示,仅 6%的纳入企业通过减产来降低碳排放,绝大部分企业采用流程优化(78%,对应采用新生 产工艺等)和能效投资(70%,对应新设备补充与老旧设备翻新等),此外也有较多企业采 用新能源投资(37%,对应电力结构的优化)和燃料转换(28%,对应热力结构的优化)。 这一结果与我们上文观察到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印证——欧洲碳市启动后欧洲工业品 的主动减排主要通过降低碳排放强度来实现,而非供给约束。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