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四川“双碳”进行时: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碳交易网2021-04-22 22:33

  今天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全球主题为“修复我们的地球”,国内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2020年9月22日,我国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7个月来,碳达峰碳中和已成各界热议话题。作为经济大省和清洁能源大省,四川如何看待碳达峰碳中和,又如何展开降碳行动呢?
 
  一场“硬仗”!机遇挑战并存
 
  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如何落实,将是各地各行各业必须直面的课题。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省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锦峰认为,在摸清碳排放家底的基础上,要定好碳减排计划,明确什么时候达峰、峰值设置在什么水平、采用什么方式。
 
  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院长罗彬建议,未来40年我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强度降幅,用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要找准四川的定位,结合碳达峰约束的要求研判未来十年走势和增量空间;抓实抓细碳排放存量削减,深度挖掘煤炭减量潜力和节能潜力;管总管早碳排放增量控制,坚决遏制单位GDP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项目上马;坚持法规和科技先行,出台四川省低碳发展促进条例,大力推动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能源转型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备受关注。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区域科学学会会长周江建议,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制定合理的水电开发规模和强度规划。围绕“风光水”,省清洁能源产业联盟秘书长刘麒认为,高碳能源的开采使用是形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提倡清洁能源的使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是促进碳达峰的一项核心任务。他建议,利用水、风、光、储、氢等一体化的多能互补开发思路和创新的能源技术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四川大学教授、省能源协会秘书长马光文认为,可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持续优化省内主网架,加快构建水电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处理好水电外送和自用关系,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是更严的“碳约束”,也是做大低碳经济的契机。永祥股份碳资产主管汪军表示,政府可通过财政资金扶持低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民间资本投资注入。省节能协会副秘书长景成相建议围绕公共机构做文章,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建设全电厨房,推广新能源公务车、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涛则关注到农业农村领域,建议通过多能互补提升农业农村可再生能源比例。
 
  高位推进!明确行动路线图
 
  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召开驻川金融机构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赴有关地方、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生态环境厅举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气候投融资座谈会和工作推进会,组织开展碳排放摸底和目标测算。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能源局等部门主动谋划相关领域降碳工作。
 
  一些地方“十四五”规划也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绿色低碳生活圈,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城市。
 
  积极行动!创新探索转型路径
 
  为倡导低碳为荣的社会风尚,省生态环境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林草局联合印发全国首份社会活动碳中和省级推广方案。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53吨碳排放,开了碳中和会展先河。无独有偶,据“点点碳中和”平台统计,已新增19场次活动实施碳中和,诞生了首个碳中和婚礼、碳中和大数据产业园……
 
 
  碳达峰碳中和正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融合增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将氢燃料电池产品纳入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支持范围。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成功参与发行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券。成都“轨道上的都市圈”迈出新步伐,线网里程突破500公里,跃升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四川天府新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推动共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成都市印发“碳惠天府”机制管理办法等政策,基本形成“碳惠天府”顶层设计和配套制度体系。
 
  协同减污降碳,离不开科技的支撑。4月10日,四川大学牵头的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为全国首家省级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将瞄准四川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着力突破低碳、零排、负排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东方电气发布了大型核电半转速汽轮发电机组自主化成果,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研发出的“电碳”监测模型投入使用。
 
  碳达峰碳中和,四川在“破题”!未来,相信通过全社会的积极行动,一个更宜居、更可持续发展的“天府之国”即将到来。
 
  (记者 张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