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易量:交易量太低,市场不活跃,碳
价格的市场化属性就体现不明显,容易被操纵,发出不真实的
碳价信号。根据
试点市场多年现货交易数据,每年的配额交易量大概占配额总量的5%左右(例如2020年约6%),按这一比例估算,全国
碳市场开启前两年每年的交易量在2~3亿吨左右,未来
碳期货品种批准上市后,按照50倍左右的杠杆放大,年交易量预计能达到百亿吨,达到甚至超过欧盟
碳市场的交易量。
(2)交易量构成:相对于交易量,交易量的构成也非常重要。截至2021年1月22日,试点地区累计的线上交易量和线下交易量之比为0.9左右,说明两者相当,但是各个试点差异不小。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交易便捷程度和交易成本也差异很大,但线上交易量如果太低,市场的流动性不够,
买卖需求难以低成本进行匹配,价格更容易被操控。
(3)交易价格及其构成:
碳交易试点多年运行中,
碳配额交易均价在20元/吨左右,但是各地差异也不小,高至60元/吨左右,低至10元/吨,因此全国
碳交易市场开市后的价格及
走势的预测不一。笔者认为大概率在30~50元左右的价格区间,略高于试点地区的平均水平,也反映了未来
碳排放控制愈加严格的趋势。
从试点实践看,
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部分碳交易试点减排效果都非常明显,在纳入管控企业的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综合减排成本等绝对量或者相对量等指标方面,和试点之前都有明显变化。碳市场推动了控排行业企业加大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加快了企业“碳绩效”的有效提升,有的试点行业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增长脱钩。这为评估全国碳市场运行效果提供了有益参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