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
绿色转型全面展开。今年作为
绿色低碳经济全球竞争的元年,“
碳中和”目标首次成为央行工作的重要导向。中央财经委
会议强调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责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为此,中国各大部委、行业机构、各个地区纷纷制定“碳达峰”“
碳中和”相关政策和
碳减排实施路径。但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行业制定其自身独立的
碳减排策略往往忽视行业间的横向协作,影响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效果。
中国碳减排是以城市为单元的,特别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中国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核心。为此,作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一直专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深入研究。我们成立专门的团队就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绿色60”(S60)综合分析
平台,其中以“碳达成”作为城市碳减排参数之一,采取“六和一”的立体多维评估体系,从产业横向融合减排的角度提出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方案和评估体系。
一是中国每个城市都由不同的产业、经济、地理、人口等要素组成独特的资源禀赋。其中火力发电、钢铁、煤炭、冶金、石化等行业是碳排占比较大的领域,根据各地不同的行业分布和自然资源实施减排方案。
如果能源行业只关注能源的碳减排,冶金行业只关注冶金的碳减排,石化行业仅关注石化的碳减排,就会造成
碳汇的重复浪费。因为这些行业的碳减排严重依靠
碳汇和绿色科技的支持。碳汇和绿色科技往往都是融合在一起的,如果行业间割裂的实施自身行业碳减排策略,不仅不会提升碳减排效率,反而会增加碳减排的难度和成本,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市场混乱。绿色金融、碳汇、绿色科技等资源都无法高效率的使用。
二是城市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和发展策略一定会依据本地的客观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制定减排策略,每个城市一定从全面发展角度融合城市相关行业来设计碳减排路径和策略。行业各自为政的碳减排策略往往会消弱城市整体发展的规划实施效率,甚至严重影响城市未来的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因为制定城市的碳减排策略是需要均衡发展策略,如能源均衡发展就是绿色可再生能源同传统化石能源的均衡发展问题,湖南、江西和福建属于南方典型的多丘陵地区,在冬季寒冷条件下,风力发电由于叶片结冰而无法供电,光伏由于丘陵地带而无法建立光电厂,所以传统化石能源需要同其他行业用电结合,协调其他行业用电需求,发展绿色煤炭模式,实现能源持续均衡供给。
三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分布往往是错综复杂和紧密联系的,如果在碳减排路径设计上将其割裂,容易造成相关产业绿色转型的脱钩。行业碳减排脱钩不仅无法实施全面碳减排,更会造成相关行业碳减排效率低和质量差。如建筑碳减排集中在取暖、降温、照明等用电方面,3月16日刚刚出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政策,从建筑设计、施工的角度制定
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碳减排,将直接影响能源产业的绿色减排效果。
总之,城市碳减排一定要从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考虑碳减排路径的设计和实施。产业绿色转型要充分考虑行业间协同均衡发展的策略。分析欧美碳减排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特色低碳
试点发展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碳减排路径,充分发挥高新科技和绿色金融在碳减排实施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