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
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
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而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中央提出要“推进
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等具体措施。上海将在全球
碳市场发展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对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请他介绍上海
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进展,以及如何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
绿色金融枢纽等方面规划。
记者:刚刚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请问上海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有哪些优势?
吴清: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三项重大任务,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上海的绿色发展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具体而言,上海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市场齐备优势。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依托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格局最为完备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金融市场门类齐全,交易活跃,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全国性金融市场。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2274.83万亿元;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1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88%左右。
二是金融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近年来在金融开放方面的优势不断凸显。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日益扩大,众多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上海。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30%左右,在沪外资法人银行约占全国一半,全球排名前20的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17家在沪设立实体,15家已展业,这些机构大多在绿色金融和践行ESG原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上海在绿色金融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先行先试基础。另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研究制定全球绿色金融框架标准和参与国际绿色行业治理中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主席单位牵头制定发布《可持续交易所原则》,率先加入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参与制定全球发行人气候信息披露指南等工作。
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优势。国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为上海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0年3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标志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同城化”全面启动。
四是金融人才集聚优势。绿色金融是综合经济、金融、环境科学、生态保护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领域,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大量跨学科、专业性人才。上海高校院所较多,相关学科门类丰富且水平较高,覆盖绿色金融和环保科技的各个领域,此外还汇聚了大量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高端人才集聚,相关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也有扎实的人才基础。
记者:近年来,上海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有哪些进展?
吴清:近年来,上海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绿色金融业务创新等领域率先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已经形成多层次的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渠道的绿色产融结合和产业转型的市场
平台体系等。
在发挥重点机构示范引领作用方面,一是吸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落沪。发挥财政资金的增信和让利作用,聚焦长江经济带沿线绿色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
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重点领域,首期总规模达到885亿元。二是激发绿色技术市场活力。2017年,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推动“绿色技术银行”在沪设立,促进绿色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汇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生命健康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中的先进实用绿色技术。三是积极探索
碳金融发展。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在
碳基金、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质押、借碳、碳回购、碳信托和上海
碳配额远期等方面取得突破,积累了有益经验。
在服务绿色投融资需求方面,一是推动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以科创板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重塑科技竞争力新源泉。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行业之一,2020年新上市企业19家、首发融资达206.65亿元,另有33家
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在审或在注册发行阶段。二是加强
绿色债券产品创新。
绿色债券发行方式和产品类型不断创新,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多只“首单”产品成功落地,有效扩大了绿色产业支持范围,包括“两山”生态环保主题金融债券、首单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首单绿色市政专项债券、首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批“碳中和”绿色债券、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等。2020年,在银行间市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发行约1965亿元绿色债券。三是打造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新范例。自2018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签署绿色债券信息通合作协议以来,已有23只上交所挂牌的绿色债券在“信息通”上西向展示,总金额308.4亿元。四是开展绿色指数编制研究工作。中证指数公司发布ESG评价方法,研究编制中证800 ESG债券指数、中证800 ESG信用债指数等、“碳中和”绿色投资指数等,为国内ESG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上证180碳效率指数在绿金委年会上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绿色股票指数。五是向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绿色金融产品。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了华宝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通用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开发了“碳中和”相关ETF,近期海外也陆续推出投资中国的ESG ETF。
在加强绿色产业扶持方面,一是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在沪商业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积极探索项目收益权、排污权等环境抵质押融资产品创新。2020年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4288.3亿元,比上年增加710.6亿元,同比增长22.2%,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二是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在环境污染高风险企业中推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创新研发生态绿色环境救助责任险,推进跨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支持中国太保组建绿色保险跨域共保体,有效改变过去“你保护、他污染”的孤立管理模式。
记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请问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
吴清: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中央提出要“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等具体措施。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强调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等工作。根据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今年6月底前正式启动,上海将在全球碳市场发展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11年底,上海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筹备工作,并在2013年11月上线交易。上线以来,上海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规范透明,是全国唯一达成七个
履约年度均实现100%
履约率的
试点地区,这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上海碳市场主要交易产品包括上海碳排放配额(SH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及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SHEAF)。上海碳市场自开市以来,纳入27个行业约300家控排企业,吸引近400家投资机构参与交易。截至2020年末,上海碳现货各品种累计成交量1.53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7.38亿元。二级市场总成交量在全国排名前列,上海CCER成交量占全国总成交量约41%,稳居全国第一。2017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是全国首个中央对手清算的标准化碳远期产品,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截至目前,各协议累计成交433万吨,累计成交额1.56亿元。
下一步,上海将在有关部门支持指导下,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上海作为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承担方,积极推进
交易系统、市场制度和交易机构等建设工作。目前交易系统已基本建成并正进行联调测试,交易机构建设也正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抓紧推进,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国碳排放交易启动上线。未来,将充分依托上海试点碳市场及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管理经验,按照安全稳定、公平高效、监管有序的原则,扎实稳妥地把全国
碳交易市场建设好、运行好。
二是将碳金融列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已经将碳金融列入“十四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上海将发挥金融中心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发展碳金融,鼓励探索碳市场的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交易,支持碳基金、
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等金融创新,适时发布全国碳市场
价格指数,推进形成多层次碳市场,将上海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定价中心。
三是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上海市高度重视,将依托自贸区政策、着眼全球资产配置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争取国家级气候投融资服务平台落户上海,鼓励建立气候投融资基金,引导国际国内资金更好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打造全球绿色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记者:“十四五”期间上海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吴清: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海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在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我国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刚刚发布的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努力实现碳排放提前达峰,制定全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着力推动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是服务好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应有之义,即将发布的《“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将绿色金融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下一步,上海将充分发挥金融市场齐备、金融开放经验丰富、金融机构和人才集聚等优势,努力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绿色金融枢纽。
一是创新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总结上海在国际绿色行业中治理经验,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碳中和领域倾斜,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ESG信息披露。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研究和制定,加强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创新。
二是激发绿色金融市场活力。依托上海金融市场集聚优势,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创新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鼓励金融市场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债券等,鼓励国内外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三是优化绿色金融支持政策。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完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