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
碳中和智库建设内部研判会”在
北京国家智库编辑部举行。来自国务院、环保部以及社科院、在京高校等有关部门
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内部研判会,围绕如何构建共建“
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
平台”发表真知灼见。
会议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教授主持。
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倡议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坚持
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并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增多、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之际,中国倡议为全球气候治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注入了动力。这是继2020年9月30日、11月12日、11月17日、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先后在联合国峰会、第三届巴黎和平
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等四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又一次重申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十四五”时期经济开局起步之时,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鲜明地提摆上2035远景目标,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致力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国担当,是中国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
于今认为,迎接生态能源变革,适应需求变化,智库领域要时刻葆有危机感紧迫感。当前,全球生态能源格局和治理体系转型速度超过预期,传统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面对危机和变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
新能源产业是抢抓新时期发展机遇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主动谋划、加紧研判、乘势而上、主动出击,在积极顺应变革发展中,把握主动权。对接国家战略,践行智库担当,要充分发挥智库自身优势,推动传统能源向
新能源跨越,提升能源自给水平,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扛在肩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安全高效充足的智力供给,为顶层设计适应当前和未来转型变化做好充分的智力支撑。
为了落实中央关于“碳中和(能源转型)”战略部署,共建智库、高校合作协同机制,展开对话与合作,《国家智库》《中国智库》理事会、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倡议发起共建“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平台”。
“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平台”将集中研究碳中和(能源转型)工作中的重大政策变化、战略问题、新形势的新问题等。从政策储备、咨询、解读三个方面着力,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在政策储备、咨询和解读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紧紧围绕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顶层设计,着力防范化解能源领域风险,更好地发挥智库的研判、评估与咨询工作中的优势,切实维护国家生态能源安全。
“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平台”旨在“服务顶层设计,服务国际合作,服务企业和各级政府”。一是坚持研究属性与行动属性相结合,以学术研究与智库研判并举为目标,体现思想性、前瞻性和现实干预性。二是坚持基础研究与决策咨询相结合,积极为地方、基层、企业送政策、送人才、送技术、送方案,做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服务、赋能、保障及科技支撑工作。三是坚持国内资源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充分利用智库研判优势与集合优势,共同搭建国内外互动的研究交流平台,以全球化视野就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全局性问题开展研究与咨询。同时,围绕“碳中和(能源转型)”建设与咨询,实施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动合作。发挥产学研对接优势,利用中央、地方和企业以及国内和国际网络,尝试性探索共同建设“碳中和(能源转型)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定期出版建言献策和研究报告;联合发布年度报告等智库研究成果;出版《中国智库》碳中和专刊;不定期开展“碳中和(能源转型)”
案例调研活动,举办智库研判会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