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第十二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提升气候新动力》(以下简称《报告》)在
北京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正在加速,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并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和福利形成严重威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投资、就业、经济乃至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产生了全方位影响,疫情在促使人们反思和探究气候变化与病毒传播关系的同时,也对全球能源、环境和
碳排放以及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产生复杂影响,全面落实《巴黎协定》面临重大考验。
《报告》指出,在气候变化问题严重危及人类生存与文明,各国纷纷发出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的政治行动呼吁时,加快产业、经济社会
绿色低碳化转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抑制全球变暖的必然选择。这要求各国积极推进国际气候交流合作,加快规划、制定、落实净零碳排放导向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
所谓净零碳排放,是指在一段特定时期内,通过显著减少
碳源和增加
碳汇等方式,平衡大气中的人为碳排放量和碳清除量,以最终达到净排放为零。截至今年6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通报其面向21世纪中叶的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战略。其中,6个国家和地区将“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作为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目标。欧盟是首个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一政治意愿,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地区。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制定净零碳排放导向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有助于防范气候风险并降低损失,促进能源、产业、社会绿色低碳化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但同时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
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研发不足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家庭生活消费引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占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2%,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仍保持着上升趋势。中国家庭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占有率逐渐扩大的趋势明显,为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带来困难。对此,《报告》建议,统筹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与净零碳排放导向目标,尽早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分部门、分步骤构建零碳导向的政策体系。同时,对内增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效能,对外加强国际气候交流合作。
据悉,气候变化绿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牵头,联合国内一线学者共同编撰,是汇集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最新科学进展、政策、应用实践等的年度出版物。从2009年推出《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以来,12年坚持不懈,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