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瞄准机遇,大胆转型,这是大唐火力发电研究院(简称“大唐火电院”)几年来成长成熟的经验,也是他们“打造一流的战略支撑能力、一流的科技创新创效能力、一流的技术保障能力和一流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此时,他们正抓住发展综合能源的机遇,努力实现以火电为主向全能源领域研究和发展的转变。
顺应行业发展之变
回眸3年多来的稳步发展,大唐火电院取得的进步与成就为行业所公认。然而他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裹足不前,也没有因为现有的成就沾沾自喜,作为引领火电领域技术发展的科研单位,他们要求自己时刻要走在行业变化的前面。而转型,则成为他们顺应行业发展、顺应时代变化的破题之路。
“我们的转型是与发电行业发展变化,以及大唐集团近年来在综合能源业务发展中的布局紧密相关。”谈及能源转型,大唐火电院院长白公宝表示,作为大唐集团内重要的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他们的发展策略需要与行业与集团的发展紧密贴合。“从去年起,我们便开始在综合能源领域进行研究,在风光火耦合、制氢等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
该院首先从大唐集团存量资产禀赋入手,依托集团资源,找准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同时,充分研究智能微网与集团增量配网紧密联系的技术方式和商业模式,研究
新能源在高端技术服务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技术。此外,该院还开展了传统能源与
新能源协同耦合的综合能源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研究。
为了充分解决在新能源发展中的问题,啃下技术研发上的“硬骨头”,该院还充分整合内部资源,由旗下新能源所和系统集成所牵头,集中各专业所的优势力量,尤其是在风电和太阳能高端服务和研发方面,加强与传统专业协作,实现难题攻关。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既然明晰了要在综合能源领域大展一番拳脚的目标,他们的探索便显得愈加果敢,并顺势而动,游刃有余。
“由于资源情况和技术特点不同,大唐集团的综合能源发展战略和电网企业、燃气公司有明显的区别。”大唐火电院副总工程师王劲松说,在发展战略上,他们就是想通过综合能源为物理纽带,以售电优化作为经济纽带,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架起有机融合、良性互动的桥梁,实现存量、增量、减量资产的共同优化,在提升发电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支撑作用。
“发展综合能源,最重要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发电机组的经济性。为传统火电企业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点。一年多来,我们在供给侧综合能源、火电厂储能调频、用户侧储能及余热利用等方面为一些发电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王劲松说。
不变的信念与追求
技术上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而当每一个新的技术、理念落地生根,才会激起他们深藏于心的自豪与满足。
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在综合能源领域的探索,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
深秋的
北京已然寒风凛冽,而数百公里外的晋北,大唐云冈电厂正机组轰鸣。与忙碌中的机组同在的,还有已经投入运行的光伏制氢项目。这是大唐火电院在综合能源领域落地的第一个项目。
而雄踞塞外的全球最大火电厂——大唐托克托发电厂,与新能源耦合的综合能源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运转着。
这些凝聚着大唐火电院一帮人心血的项目,已经给火电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作为发电企业,我们掌握着用户侧的负荷特点,可以更好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让电厂在负荷低谷时间制氢,包括灵活性改造、供冷供热等,发展综合能源,对电厂的发展有很多益处。”王劲松告诉笔者,除了电厂的综合能源发展,他们还依托大唐集团存量资产,开展了在工业园区的配售电、供冷供热环节进行综合能源利用。在工业园区和商业办公区,可以依托局域微网,建立冷热电综合能源项目,与地方电网加强技术和资本层面的合作,实现规模化和个性化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希望明年,我们可以在技术上形成一整套成体系的设计方法,并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落地。”
“这就要求我们与用户更贴近、全面的了解用户需求。了解不同用户的用能规律特点,根据这些优化算法。目前,我们已经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并采集了大量信息。努力让我们的模型与实际一致。把系统设计好,与用户的需求相满足。”大唐火电院系统集成所博士万逵芳告诉笔者。
“多源有机协同、供需协调互动、智慧灵活运营”,这正是大唐火电院所追求的。
“困难、压力肯定是有的。面对新的挑战和转变,我们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保持着一种学习的心态。综合能源领域探索的路还很长,困难也会很多,但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也是我们这些科研人不变的追求。”白公宝说。
窗外,已是灯火阑珊,这些发电人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在这变与不变中,用一往无前的努力与执着,守护着万家灯火。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