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滨海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负面效应
滨海湿地分布于潮间带,间歇性的潮水浸没导致其土壤环境交替变换于有氧和缺氧的状态,为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产生提供了适应的条件。
据陈光程介绍,近年来,海洋三所在红树林等滨海湿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分布特征和产生机制、湿地减缓温室效应作用及其对近岸污染的响应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证实了人类活动因素会影响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甚至会加剧增温效应,红树林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效应一定程度抵消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对大气增温的减缓效应。“因此,在认识红树林等滨海湿地固碳和减缓大气变暖作用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负面作用。”陈光程说。
在诸多人类影响因素中,废水排放和水体富营养化常会造成滨海湿地土壤温室气体的加剧排放。陈光程表示,今后应重视人类活动影响下,尤其是近岸污染下滨海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响应特征、产生机制及减排措施等方面研究。“尽管红树林土壤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通量远低于二氧化碳,但它们具有比二氧化碳更强的大气增温潜力,应加强对这两种温室气体的关注和研究。”陈光程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