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建成青山绿水、气候宜人、和谐美好中国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少
碳排放量,被国际上广泛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关键技术之一。陕西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集聚,科研优势显著,具有
CCUS技术研究和产业链发展的良好前景。西北大学依托地质学优势学科,在二氧化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领域具有数十年深厚的积累和丰硕的成果。
在生态环境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10月10日,由西北大学、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联合主办,八位院士、亚行
专家和二百多位学者齐聚古城西安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会议”,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大计!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西北大学、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领导到会发言。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处副处长张贤、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前加拿大国际
CCS知识中心总裁Mike Monea、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主任翟永平、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机构首席研究员薛自求、中石化华东局二氧化碳研究所副所长刘方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永智等分别作主题报告。
会议上,专家以“中国如何发展CCUS技术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展开充分研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地区具有开展大规模二氧化碳驱油的内在要求和巨大潜力,陕西省作为国家第一批低碳
试点省份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省主管部门规划部署,科研机构技术服务,高排放企业率先捕集,油田公司注入封存试验的陕西CCUS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陕西将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控制方面有效结合,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化,大力推动CCUS技术研究和产业链发展,助力实现我国
碳中和愿景。
会上成立了鄂尔多斯盆地CCUS设施科技委员会,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为委员颁发了聘书。
科技委员会主任赵国春院士表示,CCUS设施作为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科技创新
平台,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他说,科技委员会包括了地质、环境、化工、农林、经济等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协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从捕集技术、封存研究、化工和农林利用、实地封存,到政策研究的全方位咨询意见和建议,使CCUS设施成为我国实现大规模减碳、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工程化、系统化的高水平自主创新
平台。
与会专家建议下一步重点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统一思想和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携手各方力量,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及行业加快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合力。二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打造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碳中和先行示范,引领国际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三是尽早部署CCUS降低碳排放行动目标路线图,统筹协调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等,打造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盆地CCUS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舒德干、赵国春、费维扬、周卫健、彭建兵、何雅玲,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共同呼吁: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携手行动,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践行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家在行动,彰显责任担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